在延庆的崇山峻岭间,蜿蜒的长城如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于海宽用18年的坚守与执着,完成了延庆境内170余公里砖石、石、土长城的现场踏勘、资料整理、实地复核等工作。从长城踏查到文物普查,从实地测量到数字化保护,于海宽始终冲锋在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
“择一事终一生”。这是他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2007年,延庆区重启辖区内长城实地踏查工作,于海宽主动请缨,担任踏查小组第二组组长。面对地形复杂、构造多样的长城遗址,踏查工作困难重重。他毅然带领队员们迎难而上,徒步穿越南山路边垣、东路边垣以及多个隘口和烽火台。两年间,与严寒酷暑为伴,风餐露宿,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拍摄了20小时的珍贵视频资料,为延庆长城保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长城不仅是砖石堆砌的城墙,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于海宽常常这样对队员们说。在他的带领下,踏查小组圆满完成了任务,为后续的保护修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段经历也让于海宽更加坚定了守护文化遗产的信念。“我记得当时我们有个队员的脚被树枝扎透,因为我们在山上,要想处理,就得下山之后去医院处理,于是我们的队员就靠着一条腿蹦了一个小时下山。大家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皮肤被划破、手脚被磨破是家常便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不知道是靠什么支撑我们坚持下来的,但在当时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于海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