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刘峰,茶文化研究学者,茶学博士后,中国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首席专家,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茶文化全球推广大使。
刘峰接受北青网专访哲学茶人:以茶为舟,渡文化长河
春山染翠,茶芽吐芳。
人间四月天,正是春茶批量上市的时节。
刘峰是宁夏银川人,西北浩瀚苍茫,他的家乡没有茶山,少时常喝的八宝茶是他与茶最初的缘分。
八宝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往来于丝绸之路的商人们将茶叶和西北特产(如红枣、桂圆、枸杞、核桃仁等)混合熬煮,起初人们喝八宝茶是为了提神解乏,后来人们用它结交朋友、招待客人。甜滋滋的茶汤里,藏着丝路上的烟火人间。
刘峰从小就对文史哲很感兴趣,大学时,他很自然地选择了哲学专业。2011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又去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做博士后,这期间他开始潜心研究《道德经》与中国茶,试图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下解读这片古老的东方树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茶,已伴随华夏文明走过数千载岁月。不过,对茶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却始于唐人陆羽。
陆羽所著的《茶经》已流传千年,他将这本茶学专著取名为“经”,代表了他的文化自信和对茶学、茶艺文化长久流布的预见。自他之后,茶始有字,茶始作书,茶始边销,茶始征税。“许多国学经典都有诸多名家注释,但是做茶学古籍译注工作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咱们对茶文化的相关研究是有些弱的。”作为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百科全书,今人仍旧可以从《茶经》中获得新的启发。刘峰希望用更通俗、更接地气的表达让大家重新了解这部茶学经典。2022年,由他译注的《茶经》出版,本书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图书馆馆藏。
现在,茶在他的生活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天与茶相伴让他觉得很快乐,健康、养生是他目前的生活态度。刘峰笑着说,“今天有句话叫,不是你容颜易老,而是你茶喝得太少。”
不过,茶对他来说更多是一种精神寄托。
一片茶叶,从枝头被采摘下来,历经萎凋、杀青、揉捻、发酵、烘焙等工序,再经过包装、运输,一路栉风沐雨,才最终来到人们手中。“其实,从茶叶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人生哲理。在茶的起起伏伏中,可以看到人一生的起落,没有谁的一生能顺顺利利的,总要经历许多坎坷。”
未来茶事:当古老茶汤遇见Z世代表达
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年轻群体来说,传统茶存在着 “老”、“慢”、“苦” 的刻板印象:悠久历史带来的距离感、繁琐的冲泡流程、不讨喜的苦涩口感…传统茶一般不会是年轻人首选的饮品。这种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传统茶推广模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错位——大部分茶仍以传统六大茶(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的划分进行推广,这种方式始终难以打动年轻消费者。
与此同时,以奈雪、喜茶、茶颜悦色、霸王茶姬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异军突起,在茶饮版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营收和创造的价值已远超传统茶业。这些品牌用时尚空间和创意产品重构了喝茶场景,而年轻人恰恰愿意为口感好、颜值高的东西买单。
然而,刘峰并不认为这是一场“新旧对决”。
他本人并不排斥奶茶,路遇奶茶店上新时,也会进店买杯新品尝尝。“茶颜悦色这些品牌的茶空间做得非常好,很清新,让人眼前一亮,跟以前去茶馆喝茶完全是两种感觉。” 新式茶饮的崛起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茶文化年轻化的重要参照。他坦言,传统茶与新式茶饮各有千秋,但从长远来看,新式茶饮的比重有望逐步扩大。“毕竟,未来属于年轻人,影响了年轻人,就影响了茶行业的未来。”
目前,全国有150万家茶企分布在18个省市336个县,有约8500万人从事茶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下,也让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了这个行业。他提醒,虽然这一行的入行门槛不算高,但要做好并不容易,十分考验个人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年轻人有机会可以去茶山、茶园走走,学好文化知识,多了解茶的前世今生,盲目跟风开店是走不远的,而且如果不是真心热爱,也很难在这行坚持下去。”
2020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中华茶文化(茶产业)全球推广启动仪式上,刘峰作为中华茶文化全球推广大使发表演讲。茶香远飘:文化润心,科技破浪通四海
往届世博会上,中国茶的亮相都较为零散。直到2020年迪拜世博会,除了中国国家馆以外,中华文化馆惊艳亮相,这是中国首次以文化为主题独立建馆参展,中国茶以国家文化名片的形式登上世博会舞台。在世博会180多天的展期里,共吸引了约2500万人次参观,许多国际友人在这里第一次品到了中国茶,了解到了中国茶文化。
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一带一路”,茶,历经千年风雨,始终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在欧洲以及中东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中国茶,这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输出更多的可能性,大量的品牌也将跟着国家的脚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次跨界融合也为中国茶文化传播和茶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思路,纵使有好茶,但要想让茶香远飘,传播方式和渠道也很关键。
今年年初,DeepSeek的爆火出圈让刘峰感慨颇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正成为打开茶文化传播新维度的“金钥匙”。
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新方向,AI其实就属于茶科技的范畴了。用AI精准营销、短视频推广、VR 沉浸式体验这些手段,能让好茶更快地走出‘深巷’,帮助咱们的茶品牌做大做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茶、爱上中国茶。”过去,驼队、马帮驮着茶叶远行;如今,科技正重塑茶的东方叙事,助力千年茶香,飘向更远的远方。
目前,他正奔波筹备大阪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宣传推广的相关活动,这无疑是中国茶出海的又一次全新尝试,也将为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开辟新的可能。
刘峰做客央视《美美与共》节目,讲述茶叶的故事青春期许:茶韵承古今,一盏寄韶华
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提倡的“精行俭德”四字,至今仍是茶人的精神圭臬。“精行”是指就行事而言,茶人应该严格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事,不逾轨;而“俭德”是就立德来说,茶人应该时刻恪守传统道德精神,不懈怠。刘峰说:“这四个字其实就是今天我们中国茶人的风范,也是新时代我们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一个风向标。”
接受北青网采访前,刘峰刚从杭州返京。他在杭州茶园调研时,正赶上头采的龙井茶新鲜上市。
龙井在初春时节萌发,沐浴春雨而生长,乾隆皇帝非常推崇龙井茶,他曾六下江南,四次到访杭州龙井茶区观看龙井茶的采制。刘峰借用龙井茶表达了自己对青年一代的期待,“刚上市的龙井代表着一种新生力量,年轻人就像春天里的龙井新芽,清新、朝气蓬勃,总是希望无限的。”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历代文人雅士赋予了茶诸多内涵,其实最后还是要回到“人”本身。
刘峰做客华东师范大学“中华茶道公益美学”沙龙暨全国巡回系列公益讲座
中国首届“茶美学与艺术研究”硕士课题教研会上,学科带头人刘峰致辞并作主题分享这些年,刘峰步履不停。他走进高校传播茶文化,用有趣的方式跟学生们聊茶的那些事儿,吸引大家关注这片古老的叶子;带着中华茶道公益美学讲座走遍全国,他想让人们知道,茶不仅是一个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品味东方智慧、体验生活艺术的独特媒介。
刘峰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世上的。“茶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绝佳的载体,非常适合用它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给现在的年轻人。传播茶文化是我热爱的工作,也是我毕生的使命。”他说。
少时的八宝茶是西北风土的馈赠,如今,丝路驼铃已远,但茶汤里的暖意与使命,会穿越时空,袅袅新生。
文字撰稿:北青网记者祝文琪
视频制作:北青网记者胡金童 祝文琪
审核:姜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