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
研
xue
学
tuan
团
4
月
27
日至
28
日,
为了完善暑期研学路线,
我和同事,
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的
两位副县长
一起工作了24小时。
高效源于熟悉
27号下午15点,落地保山机场,28号15点40分,从保山站离开保山。24个小时,施甸县两位副县长、县文旅局长和我们,走访了施甸县大部分乡镇,去了六个景区、五个企业、两个场馆,并落实好了住宿、活动安排。
从第一次和施甸县工作人员见面到确定合作、制定行程方案,前后不到15天。见了面后,才发现,他们的高效,源于对基层的熟悉。在由旺镇的蓝莓种植基地,一位副县长和基地负责人笑着说,还记得几年前,他俩经常要忙到夜里12点。原来,这个项目落地时,她是镇里的负责人,见证了这里从无到有。现在,这里的蓝莓已经都被大企业和高端商超预订,基本不愁卖了。同样,在去其他企业时,他们知道企业帮助了多少群众就业,知道企业发展的过程,知道企业的未来规划。给我们研学产品的定制,极大节省了沟通时间。
去往景区时,同样如此。他们能详细地告诉你,这个景区的意义,风景的特色,熟悉程度,比导游亦不逊色。
发展源于学习
24小时里,我们在施甸吃了两顿饭。一次是在县里的食堂,一次是在乡政府食堂。在县里的食堂吃饭前,县长给我们介绍了施甸的“种子”:金色的稻母种子和绿色的中草药种子。非常专业的问题,他解释得很易懂。我们说,他是专家,他拿出自己的笔记给我们看,上面写的是他自己去听企业介绍时候记的笔记。
每一个研学地点,我们都会根据我们以往活动的组织经验,提出一些建议,他们会很快领会,并让部门继续跟进。他们说,你们大城市里见得多,我们就跟着学,后面活动做起来,我们继续派人来学习。在乡镇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我们去了两个乡镇,发现副县长不仅和乡镇负责人非常熟悉,和乡镇政府里的各部门工作人员也很熟,好几次,都是他们主动去和工作人员打招呼。
坚持因为热爱
27号晚上21点多,一位副县长还带我们去了县里的地质科普中心,因为她觉得第二天行程太紧,怕来不及看。施甸独特的地质构造,保留了独有的地质序列和古生物化石群落,尤其是在何元地质文化乡,各类古生物化石在“山间地头都能捡到”,在参观中她还提到,“中国海林檎的故乡”是他们县的金字招牌,希望也能设计到研学产品里。离开时,夜已深,我说,耽误你回家陪孩子了。她说,没事,这是她的职责。
28号,我们去善洲林场看中草药种植基地。因为独特的气候,施甸是驯化中草药的“宝地”。我们计划让研学团队的孩子,自己种一片中草药,七年后才能收获,到时候不管在哪儿,都给孩子们寄过去。我们问,万一到时候你们都不在这里,我们找谁去?另一位副县长说,他肯定在,现在这里有1000亩,后面计划发展到3000亩,5000亩。这也是他热爱的事。
离开时,文旅局长送我们去保山,她说,天气是施甸最大的珍宝,考起大学到省外上学的孩子,他们回来都感慨,太想念家乡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外面人都说我们施甸人是“家乡宝”。我们想说,我们遇到的施甸人,才是这里“最大的珍宝”。回程翻看手机相册,竟然没有一张两位副县长和文旅局长的个人照片,但他们是我遇到的县领导里,特别的,真实的。
南京晨报“三棵种子的旅程”施甸研学团,计划7月11日出发,线路和价格,会在近期确定。感兴趣的家庭,可进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