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点击查看【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
五月月历——斑头鸺鹠
♫. ♪~♬..♩
你好—2025
你好,五月
档案
中文名:斑头鸺(xiū)鹠( liú)
英文名:Asian Barred Owlet
学名:Glaucidium cuculoides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east Concern)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
五月,春去夏将至,这只可爱的小小猫头鹰斑头鸺鹠前来赴约。感谢摄影者伍钧浩,在广州流花湖公园的偶遇,让这只生动的小鸟成为了五月的封面。
树上的圆头小鸟
01
诶,轮到我了吗?
© Manuel Ruedi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z zC 40
五月,又一个春天正向我们挥手作别。暑气终于压制住了反复无常的寒流,人们也总算可以将冬装放回衣橱。整个南方都在静候着梅雨的到来,我们恍然发现枝头的春花已被舒展的树叶代替,将阳光过滤成翠青的颜色。
鸟儿们打破了沉默,乌鸫和鹊鸲那多变婉转的歌声已经持续了数月,黄眉柳莺纤细的歌声穿透了树林的遮蔽,杜鹃们则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自己的音节。仔细一听,不远处传来了一阵若隐若现的颤音,与周边的其他鸟鸣相比显得颇有些幽怨。循着声音找去,在茂密的枝叶间,你幸运地看到了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只斑头鸺鹠正悄悄地观察着你。
暗中观察 © Sam Hambly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4.0
班头鸺鹠(音同休留)是一种体型小巧的猫头鹰,体长最大也就不过25厘米,还不及一只乌鸫大。它们没有耳羽,圆头圆脑,远看就像是一个胖胖的葫芦一般,似乎和认知中的“猫头”并没有什么关联。
机器猫也没耳朵,你们不还是叫他猫?
© Julia Moning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4.0
斑头鸺鹠分布广泛,北至秦岭,南达湄公河三角洲。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们对生境却并不挑剔,对人类活动干扰的耐受能力较强,所以在不少城市公园中也能够见到它们的身影。基于这些原因,虽然仍受到森林砍伐等问题的影响,但目前斑头鸺鹠的种群数量依然算得上稳定,甚至在部分区域还出乎意料地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
斑头鸺鹠的地理分布图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and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2010
02
树洞客
不大不小刚刚好
© Julia Moning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4.0
和许多猫头鹰并不会“搭建”巢穴,而是会利用树上的空洞筑巢,斑头鸺鹠也不例外。有意思的是,它们所使用的洞穴中有一部分是由啄木鸟等生物开凿而成的。这些生物们主动为自己打造了住所,等到他们离开后,这些被改造过的环境又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人们生动地将这些生物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Ecosystem Engineer)。
基于这样的习性,为它们放置巢箱成为了一种有效的保育措施 © Niran Anurakpongsathorn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4.0
这同时也是一个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人工种植的速生林往往缺乏生态价值的例子:快速生长快速收割的树林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生态演替,形成适合各类物种生存的环境,从而导致其中的生物多样性总是有限的。
给这些小家伙留点树洞吧
© PK Yeung via iNaturalist.org CC BY-NC
福运?灾厄?
03
出土于西班牙的罗马时期猫头鹰马赛克镶嵌画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猫头鹰几乎总是占有一番席位,它们是神明的化身,也是祸乱的使者。由于这些长相奇异的鸟儿大多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人们在大多数时候只能在黑夜中远远地听到它们诡异的啸叫声,有关它们的故事也大多蒙有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我国,猫头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曾发生过极大的转变:自新石器时代起直到殷商时期,猫头鹰都还是原始信仰中的重要图腾。而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却又逐渐与死亡和不幸绑定,被打为了不折不扣的“祸鸟”。
商代青铜鸮尊,猫头鹰的形象在彼时是尊贵阶级的象征
© 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FRCP(Glasg) CC BY-SA 4.0
到了近代,随着人们对自然与科学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我们早已不再担心见到猫头鹰会让我们倒霉,反倒是觉得这些圆头圆脑大眼睛的生物长得十足可爱。就这样,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猫头鹰被捕获并作为宠物饲养,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开设了可供客人近距离接触的猫头鹰咖啡店。饲养在室内的猫头鹰缺乏活动空间,身为夜行性动物却被迫遵循人类的作息,甚至为了减少排泄次数而被刻意地控水控食。
猫头鹰咖啡店中饲养的猫头鹰大多整天都会被拴在原地
©Animal Rights Center
不只是猫头鹰,单单因为长得漂亮可爱就惨遭人类“毒手”的动植物比比皆是。毫不夸张地讲,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入侵,更可能引发严重公共卫生危机。诚然,采集与收藏是人类的本能,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无可厚非,但在我们对这些物种有充分的了解之前,远观而不亵玩才是最优解。
本文作者 张天皓
业余鸟人,伊利诺伊大学环境科学系本科,南加州大学环境数据专业硕士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转自: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简介
Hehson财经ESG评级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宣传和推广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理念,传播ESG的企业实践行动和榜样力量,推动中国ESG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国ESG评估标准的建立和企业评级的提升。
依托ESG评级中心,Hehson财经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Hehson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中国ESG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促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ESG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