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投资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1000亿美元。
4月30日上午收盘,市场早盘震荡分化,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板块方面,软件开发、鸿蒙概念、算力、人形机器人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电力、港口、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ETF方面,博时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790)半日涨3.32%,成分股中,乐鑫科技(688018.SH)涨11.28%,海天瑞声(688787.SH)涨9.55%,芯海科技(688595.SH)涨7.45%。
消息面上,2024年度科创板人工智能及软件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于4月29日下午举行,23家公司参加。中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DeepSeek等国产模型的崛起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至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IT总投资规模及生成式AI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中国在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投资规模预计2028年突破1000亿美元;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报告表明,2025新春开工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新发职位同比增长且高薪职位占比高。
国元证券表示,伴随AI+应用行情持续泛化,全球首款通用Agent产品已落地,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标志着AI应用进入爆发期。国内软件与服务市场,产品型公司将推出特定功能Agent,软件服务类公司将助客户实现Agent功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应用,优化算力资源布局,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数据要素等领域投资有望加速,产业化落地可期。
此外,4月30日,小米开源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 Xiaomi MiMo,联动预训练到后训练,全面提升推理能力。据介绍,MiMo是来自全新成立不久的“小米大模型 Core 团队”的初步尝试。在数学推理(AIME 24-25)和代码竞赛(LiveCodeBench v5)公开测评集上,MiMo仅用7B的参数规模,超越了OpenAI的闭源推理模型o1-mini和阿里Qwen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QwQ-32B-Preview。
兴业证券指出,国内大厂在AI产品层面取得新进展,后续大模型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落地有望进一步加速,并催生出大量高价值的AI产品,建议持续重点跟踪AI产业变化,积极布局应用、模型、算力等核心环节头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