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蕊 实习生 杨楠
通讯员 陈晨 济南报道
62岁的张先生(化名)因脑梗死后遗症饱受左侧痉挛性偏瘫困扰2年,左侧肢体僵硬畸形——左肘如“铁钳”屈曲、手指挛缩无法伸展,腕踝关节严重变形,左下肢呈典型“划圈步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轮椅。同时,其10年糖尿病史导致空腹血糖长期波动在8-10mmol/L,手术风险评估难度大。近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肢体功能重建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为其实施微创矫形手术,实现功能重建。
作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痉挛性偏瘫常导致关节畸形和运动功能丧失,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往往因担忧手术风险延误治疗。“通过精准的围术期管理和个体化诊疗,即使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也能安全接受手术。”该院骨科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文德表示,传统认知误区正被医学进步打破。
针对张先生的复杂病情,医院启动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内分泌科团队术前2周对血糖进行精准调控,将空腹血糖稳定在6-7mmol/L;骨科团队结合其肢体功能需求,制定“高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脑瘫肌张力调整+足内翻矫形术”的微创组合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创伤。术后3天,患者左手指即可被动伸展,肘关节痉挛程度从最高级4级骤降至1级;术后1个月,在康复团队指导下,已能独立抓握水杯并借助辅助器具站立,肢体功能实现“阶梯式恢复”。
王文德强调,保障基础疾病患者手术安全需把握三大核心:术前通过步态分析、肌电图等进行精细化功能评估,术中实施血糖靶向控制,术后建立康复治疗与代谢管理的协同机制。近年来,该院已为数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偏瘫患者实施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