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故乡纪念碑
江宝全与金箔人“风雨同舟”
江楠给集团员工讲授党史教育课
切箔工艺
中国金箔艺术馆
2016年金陵金箔参展米兰世博会
20世纪80年代,在南京近郊江宁县东南角有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小试验田”。这块“试验田”就是昔时的江宁金箔厂,今日的金箔集团。“当江宁县领导把厂交给我的时候,首先对我说的就是‘金箔厂现在已经资不抵债,你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南京金箔控股集团(全文简称“金箔集团”或“集团”)创始人、董事局荣誉主席江宝全,是带领江宁金箔厂扭亏为盈,用一张“金陵”名片成功将南京金箔推上世界舞台的传奇人物。他将一个“负债高达19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重整壮大为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公司,年销售额近200亿元,连续8年荣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从1955到2025,在70年的栉风沐雨中革故鼎新。几代金箔人用“敢为人先”的眼界魄力、“脱胎换骨”的自立自强,挺过了“病入膏肓”的悲观绝望,淬炼出“中华一绝”的工匠技艺,走出了“实业兴企”的焕然新生。回忆峥嵘往昔,江宝全、江楠这对父子不约而同地将成功“逆袭”的法宝归结为党建引领的红色基因、理论创新的智慧之光、实业报国的战略定力、底线思维的品质坚守、文化兴企的精神传承和共同富裕的使命担当。
党建铸魂:
红色基因引领发展航向
1955年,江宁金箔厂在党的政策扶持下应运而生,千年金箔工艺由此踏上集体经营之路。
企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至20世纪80年代,全厂固定资产只有38万元,负债却高达197万元。一场特大洪水过后,厂房淹没,企业更是陷入了资不抵债的艰难境地!
此时,江宝全临危受命,出任江宁金箔厂党支部书记。对于组织的决定,江宝全当即以改革破题,拿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请退休老艺人回厂,组建“家生班”传承技艺;将车间改为分厂,实行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党员,全厂党员人数从8名发展到500名……“党心、民心加良心,三心连一心,事业必成功”,这是江宝全执掌金箔40年最为关键和有效的一招。依靠“红色引擎”激活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原本濒危的金箔工艺得以复苏和传承,金箔厂的经营状况日趋好转。仅4年时间,江宁金箔厂就实现扭亏为盈,也奠定了全厂坚定不移地走“党建+经营”双轮驱动发展模式的红色信仰根基。1987年,金箔厂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1997年,金箔厂党总支升格为党委。
2000年,金箔集团改制为南京市民营企业。改制不改“质”,作为“主心骨”的江宝全第一时间提出“党组织不能改制、党的组织建设不能松懈、党的活动不能削弱、党员身份不能改变”的“四不”原则。改制后的金箔集团仍秉持着“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红色引擎’促发展”理念,将党员示范岗、责任区覆盖全产业链,全方位推动着产品的创新与市场的拓展。这种“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经营各环节”的“金箔模式”,不仅为集团的转型跨越赢得了更多主动——年产金箔达数亿张,年使用原料黄金500公斤;旗下品牌产品“金陵”金箔占据国内70%市场份额,远销2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金箔生产基地,也让集团多次获评省市级优秀党组织先进单位,成为非公企业党建典范。
如今,金箔集团共设4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党员占比达12.7%。集团旗下各板块大都实行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党建兴则企业兴,党建强则企业强。”集团现任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江楠在致父亲的家书中郑重写道:“让党旗永远在金箔上空飘扬,是父子间最庄严的约定。”
理论筑基:
思想之光激扬奋进力量
富不富在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江宝全常言:“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实践。”“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不是无章可循的蛮干瞎撞。实践中,江宝全紧贴实际,以鲜明的战略预见性、市场洞察力和对复杂形势的快速应对能力,适时总结出诸如“转移理论”“抢喜糖理论”等员工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会的十大改革“土理论”,并出版了《鱼塘理论集》等书籍,被誉为“企业管理思想宝库”。
据了解,在江宝全的十大改革“土理论”中,“转移理论”以现代京剧《沙家浜》为喻,阐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思维;“抢喜糖理论”用农村婚俗解释市场经济竞争机制;“鱼塘理论”鼓励员工放下包袱参与竞争;“扑克牌理论”强调市场经济需法制规范;“篮球场理论”重在打破干部终身制;“鸡蛋理论”改革了分配机制;“树干树梢理论”倡导量力而行;以及强调战略伙伴关系、厘清企业领导关系的理论。这些理论经过金箔集团“蝶变重生”的实践检验,被媒体广泛转载,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引用,显示了其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江宝全撰写的《上金山》,真实描写了民族企业在改革开放中振兴的历程,被清华大学纳入MBA案例库,成为民营企业家“必修课”;2020年出版的《创业三字经》从集团几十年的创业成功实践中,提炼出具有规律的六十条经验,为社会上更多草根创业家提供实战经验和实操读本。在深耕理论的同时,江宝全还格外注重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指南,接连创设了“大江创业讲堂”和“创业导师弟子班”等品牌性活动,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干事创业导向,形成“思想引领行动”的良性循环。
实业报国:
坚定信念挺起工业脊梁
全球最大的真金箔生产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故宫官式古建筑材料基地……如今的金箔集团拥有众多重量级的标签。而这既是以江宝全为代表的老一代金箔人敢拼敢闯、日益累积的厚实“家底”,也是以江楠为首的新一届董事局带领全体员工薪火相传,用与时俱进的创新“变量”撬动高质量发展“增量”,以实干交出的动人实绩。2023年12月,集团完成澳门盛世莲花雕塑的翻新贴金工作。2024年,集团入选商务部等五部门公布的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
自接手金箔厂后,除大力挽救金箔生产,江宝全还带领职工搞起了贴金招牌、金箔画、金像卡、贴金装饰等金箔深加工产品开发。“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打箔工艺、技术、设备以及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在守正不渝的古艺传承和创新不止的新兴科技融合中,金陵金箔‘捶’出了一条‘金光大道’:从故宫一直贴到了克里姆林宫!”
江宝全坦言,1984年以前,集团只有3个产品。但至今日,一方面,集团的工业产品品类已涉足箔类生产加工及深加工、卷烟配套材料、包装、机电、食品等诸多领域。其中,“金箔包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自主研发了烟用拉线、铝箔纸、烟用封签等,填补了国内卷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空白,作为中国烟草配套材料国产化的开路先锋,也是我国卷烟配套材料定点基地的第一家。2018年,“金箔包装”通过国际烟草巨头菲莫国际烟草公司认证,实现与国际接轨。2024年,积极拥抱智能化改造浪潮,“金箔包装”又打造了行业内第一家“智能工厂”。此外,“金箔机电”秉持“站在世界高度,跟上时代步伐,采用高科技手段、生产一流极致产品”的品质化追求,凭借多项新品开发和装备改造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另一方面,集团还实现了其他业务板块的广泛延伸,覆盖商贸、地产、酒店、快餐、教育、文化等多领域多业态。“虽板块多元,但贯穿其中的主线始终只有一根,那就是‘坚持实业’,秉持的发展理念也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提供的产品、服务,必须是民生的、特色的、自持的’。”
江宝全表示,金箔集团在70年的探索、重生、发展和壮大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实体化运营的自持业态,走稳走好每一步特色化创新创业之路。在以金箔锻制为代表的技艺精进和大众化产品开发与服务延伸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集团的金箔、铜箔的生产技术现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要求,27个国家和地区免检。原国家轻工业部制定颁布的《金箔标准》主要参照的也正是“金陵金箔”标准。以金宝商业为代表的20多个大型商业广场及专业化连锁市场经营产品已达数十万个品种,旗下天印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市场、全国农副产品综合批发50强、蔬菜专业批发50强。作为中华餐饮名店的金元宝品牌,现已裂变出金元宝酒店系列、快餐系列、金厨到家系列、创意菜馆系列、预制菜系列等多个垂类品牌;矢志打造“中国百姓放心食品”的“金箔农业”推出“南京湖熟鸭”“金东海酱菜”“金哥锅巴”“江宁府酒”等特色的、传统的、民间的“放心食品”,货真价实,深得市场好评。集团公司投巨资建设的9万多平方米的林散之书画艺术广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书画艺术广场,集买卖字画、学字画、研字画、论字画、展字画、拍字画、藏字画等多元化市场功能于一体,全方位满足普通百姓与日俱增的精神消费需求。
底线思维:
品质追求擦亮“金字招牌”
“每两张乌金纸中间夹一粒黄豆大的薄金片,外面再包一层牛皮纸。一上一下,两个打箔人,分别手持重达7斤的推锤、护锤,一推一护,连续打击两万五千次,才能将里面的金片捶打成薄如蝉翼的金箔。”当被问及何为“工匠精神”时,江楠说,于金箔而言,“工匠精神”可以理解为对金箔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于匠人而言,“工匠精神”就是一份坚守,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据史料记载,已有约1700年历史的南京金箔发展于东晋今龙潭地区。彼时,一克黄金要经过“配比、化金、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粘金捻子、打金开子、装捻子、炕炕、打了戏、出具、切箔”等12道繁复的工序,方可锤制成约0.5平方米大小、0.11微米厚度的金箔。
做企如炼金。70年来,集团的发展也如金箔锻制锤炼的过程一样,稳扎稳打、步步铿锵。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波谲云诡,企业始终保持着匠人的定力,以质量打造品牌,用口碑站稳市场,心无旁骛。1987年的某次出货中,143万张金箔因外方衬纸油性过大导致粘连。尽管责任不在厂方,但江宝全仍决定“全部返工!”“绝不让一张瑕疵品损害商品信誉!”这意味着,百名女工需昼夜赶工两个月,将金箔逐张剥离重制。诚如斯,“金陵金箔”的“金字招牌”就是在这样的追求极致中淬炼出来的。
除了“唯品质论”,为确保企业持久稳健发展,金箔集团上下还严格恪守着几条铁律般的“红线”。如,包括“不生损人利己想法”“不出奸诈主意”“不赚来路不清的钱”等在内的“七条底线”原则。“高能耗企业不办、高污染企业不办、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不办”的“三不办”原则,以及长期与各级政府保持着亲清政商关系的“灯笼原则”。“不与别人比大,要与别人比强、比长”是江宝全常挂在嘴边的“企示录”,“安分守己,安安稳稳”也是一代又一代金箔人烂熟于心、外化于行的规章准则。正是因为人人有了这样的敬畏,集团才有了经久不衰的苏企“常青树”美誉。
文化兴企:
传承千年激发情感共鸣
“金箔技艺能绵延千年,因它始终扎根市场沃土。”身为全国工商联执委的江楠深谙“传承之道,必以文化铸魂”。接手金陵金箔后,他很快提出了“用黄金去做创意,用黄金去做文创”的思路,希望用金箔打造年轻人喜欢的东西。
这也恰是对父亲江宝全提出的“金箔文化工程”的传承与发展。据悉,在“金箔文化工程”中,金箔集团斥资亿元打造的中国金箔艺术馆,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开发的金箔画、金箔工艺品、金箔酒等文创矩阵,年销售额破亿;由江宝全创作的29首《金箔之歌》、举办的金箔艺术节等,更是让工匠精神在年轻员工心中生根发芽。
江楠认为:“非遗传承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要让文化基因在当代语境中持续进化。”尤其是当他发现“金箔+创意设计”能够激发更大的边际效益后,更是下定决心对公司的金箔生产和市场的精准培育进行更具生命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创新与改革,并提出了精进工艺、精准创新、精耕市场的“三精战略”。从研发全自动打箔机,到推出金箔手机壳、金箔门票等文创爆品,以“金箔+”为纽带,让非遗技艺与国潮审美碰撞出新生机。
“一方面,我们携手国际设计大师,将千年匠艺融入国潮文创,打造年轻人钟情的时尚金箔潮品;另一方面,我们构建‘金店专柜+景区定制’立体渠道,以联名配饰、文创手伴为媒,让金箔艺术穿越时光,在万家灯火中绽放时代华彩。”如,与洛南文旅共建非遗体验店,将苏陕文化浓缩于金箔文创;在机场、景区开设主题直营店,实践“一城一品”场景营销;联合南京云锦、缂丝等非遗工艺,打造东方美学符号。
在江楠的领导下,金箔集团从B2B成功转型为B2C模式,千方百计下沉市场,让终端消费者真正了解“金箔是什么”“金箔可以干什么”“金箔有什么特别之处”。
“文化是企业的根,更是创新的源”。江楠在子承父业中,赓续着上一辈的文化坚持。金箔集团连续十年举办“金箔之春”公益演出,相关文化服务惠及10万民众;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办“金箔工匠”研修班,让金箔元素走进课堂,累计培育超百名文化使者;牵手文旅单位开发研学课程,年接待学生超5万人次;通过天猫、京东、亚马逊布局全球销售网,组建专业直播团队传播非遗魅力。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沿着“让世界看见金箔,让金箔连接世界”的思路发散开去,金箔集团还勾勒出了一幅“金光灿烂”的全球化图景: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布局东南亚、中东、欧洲市场,用金箔福字、生肖金箔画等载体讲述中国故事;与迪士尼、故宫文创等IP联名,推出限量款收藏品;在迪拜世博会、进博会等平台展示非遗技艺,年出口额超千万元。
共同富裕:
璀璨金箔守护万家灯火
一路走来,以江宝全和江楠两代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对企业发展的贡献是广大员工可感可触的,对行业乃至地区的经济与民生的带动更是全社会有目共睹的。
从宏观来看,江宁金箔厂的“绝地翻盘”不仅救活了南京金箔这项国家级非遗,而且还振兴了整个金箔行业,带动了众多的金箔从业者、传统金箔艺人再次端起了“金饭碗”。企业所在的江宁东山镇,金箔路、金箔菜、金箔化妆品等金箔元素浸润全城……江宁县借金箔之光,铸就了“中国金箔城”的传奇。
此外,金箔集团每年还会向江宁区慈善总会捐赠50万元,助力区慈善事业发展,连续四年参与“九·九”公益项目募捐活动,多次荣获“南京先进慈善单位”称号。
在金箔集团一以贯之的发展蓝图里,“共同富裕”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金箔编织的民生经纬。1985年,设立“照顾家庭困难、老职工子女”制度以及“职工合理化建议采纳奖”;1988年实行“个人承包、公家补贴”的《职工享受公费医疗补贴办法》;1989年印发《职工福利待业退养的有关规定》,为双职工设立福利性幼儿园;1990年,成为全市第一家与员工设立《工资协商制》的公司;1993年落实“民主分房”……千方百计为职工谋幸福始终是融于金箔集团企业文化的民生价值追求。
2022年,金箔集团又系统化地推出“三个金箔”战略体系,构筑民生幸福闭环。其中,“幸福金箔”在全集团建立了“五有”机制(有房住、有学上、有医保、有养老、有奔头);每年召开职工对话会,重点解决职工“急难愁盼”,全心全意打造员工安居乐业的家园。“福利金箔”则推行“金箔家文化”,设立了“员工子女金榜题名奖”“退休职工春节团圆宴”等;出台了退休补贴政策,保障老骨干员工生活,目前共有15项涵盖员工全生命周期的福利政策。“成功金箔”实施“金匠计划”,已培养技术传人300余名,其中50人获“江苏省工艺大师”称号。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江宝全还兼任北京大学特聘顾问,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五所大学兼职教授“授人以渔”。他所创办的“大江创业讲堂”已成为创业者的精神家园。在他的带动下,金箔集团不断创新“三历提升工程”(学历、经历、阅历),从基层员工到管理精英,从车间工人到非遗大师,多维度搭建起了人才成长的立体阶梯。
生生不息,追光不止。七秩匠心,执梦行远。正如前不久江楠在金陵金箔·音乐盛典新闻发布会上所言:“七十周年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新的起点上,以江楠为首的新一代“金陵”金箔人还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奋进,用创新续写“用金箔之光照亮更多人梦想”的金色华章,用责任扛起“传统工艺振兴与民族企业崛起”的使命担当!
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