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四月花如海,红色耀津门。昨日,2025年全国老兵宣讲团“红色基因永传承,强国复兴立新功”主题巡回宣讲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在天津礼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名老兵宣讲员先后登台分享精彩故事。
“退休了,何必这么拼?”有人这样问吉鸿昌烈士的外孙女郑吉安。郑吉安的回答简单又响亮:“因为红色基因是火种,要燃起强国复兴的烈焰!”报告会开场,63岁的郑吉安第一个走上讲台,通过与外祖父的跨时空对话,表达了让红色火种代代相传的意志决心。
郑吉安2023年退休后,从母亲手中接过宣讲烈士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红色宣讲员”。“让红色江山世代传承,让红色基因永续绵延。”郑吉安说,这是她的心愿,也是姥爷的心愿。
退役不褪色,传承不止步。43岁的王新元是一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小时候被人嘲笑“娘娘腔”的他,长大后选择走进军营执枪戍边。退役后,王新元经历了就业创业的艰辛,如今他不仅开办了广绣艺术馆、研究院和门店,还在多地建立了广绣生产基地,带动上百人就业。王新元说,从手握钢枪到拈起钢针,“一日从军行,一生跟党走”的誓言从未改变。
10年、580堂课、230万善款、19间保健室……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台州市税务局的刘青深情讲述了作为志愿者,23次入藏开展公益医疗行动,帮助高原群众解除疾病痛苦的故事。越过死亡临界点,刘青和同伴们把奉献洒向青藏高原海拔5000米贫困县的各个角落。这不是奇迹,是信仰与爱开出的花。
对于不少天津人来说,退役老兵衡飞走下阅兵场,踏上创业路的故事并不陌生。报告会现场,衡飞用朴实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了那些浸透汗水的勋章、那些深夜咬牙的坚持,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军魂如何指引他走上人生“第二战场”的故事。如今,衡飞创办的“飞浪洗衣”已带动600余人就业,其中390人是退役军人。
扎根北疆献青春,携妻戍边勇担当。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徐乃超秉持家国一体信念,与妻子李文娜携手在戈壁荒漠戍边奉献的事迹令人赞叹。徐乃超说,他将继续驻守在祖国边境,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根扎在基层、扎在边疆、扎在人民群众当中,全力守护好边境安全。
雄关八千里,初心映山河。当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三级警长郑何胄昀深情讲述战友们舍生忘死守护国门的经历时,现场很多观众都湿润了眼眶。如果你问郑何胄昀:“究竟是什么让一代代戍边人一直守在那里?”他会告诉你,是初心,是那份从未改变的——为祖国守边、为人民站岗的初心。
一日从军,终生铸魂。穿上戎装,保家卫国;走上岗位,续写荣光;站上讲台,播撒希望……从青丝到华发,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老兵们甘于奉献的初心。
首场报告会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天津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天津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等单位承办,现场气氛热烈,500余名党政机关干部、驻津部队官兵、退役军人和学生代表等现场聆听。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老兵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立足本职为强国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青海持续加大五大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下一篇:从乡土记忆到时代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