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津城四月,海棠灼灼。在津南区海棠街道的绿动BOX活力街区,一场别具一格的活动将科创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场景,给前来游玩的人们带来了独特体验。
第三届“海棠花儿开”文化艺术节日前举办,天开科创展示区成为一大亮点,20余个特色展位构筑起一座沉浸式的“未来实验室”,参观者化身“科学探索者”——与AI梦幻联动、亲手操作3D打印机、沉浸式体验机器人……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沉浸式科普模式,让科技创新变得触手可及。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带来的“弹簧下楼梯”装置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在装置前,孩子们专注地看着弹簧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沿着楼梯逐级弹跳。这一现象将原本抽象的势能转化概念具象化,让孩子们能直观地理解。
英睿斯科技的“手触发电”装置同样人气高涨,人们排队体验,当指尖轻触,LED灯阵瞬间点亮,宛如星河闪烁。带着女儿体验的赵女士惊呼:“原来人体自带40毫伏生物电!”
这些由高校专利技术转化而来的互动装置,已走进京津冀30余个社区,成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趣味十足的生活体验。
前沿的科技在此次展区中大放异彩。达闼人形机器人Ginger无疑是全场的焦点之一,它能随着音乐节奏跳起女团舞,还能解答数学题,甚至用机械臂与观众行碰拳礼,可爱的模样逗得大家笑声不断。
在浮点智能的AI皮影戏台前,科技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观众仅凭手势就能隔空操控数字皮影演绎经典故事。项目负责人表示:“科技不该困在论文里。”目前,这套系统已进入多所学校的非遗课程,助力古老的皮影技艺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生机。
中航通的无人机群则在空中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技术实力,它们以毫米级精度整齐飞行。这款KEEL无人机采用碳纤维与航空铝材质,搭载高精度GPS与专业开源飞控,实现了安全稳定的实时数据传输,彰显了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
科技如何赋能日常生活?在万园科技的草莓采摘机器人展位前,4岁的小女孩玥玥兴奋地喊道:“妈妈,机器人摘草莓啦!”只见机械臂能在0.2秒内精准锁定成熟果实,采摘动作轻柔且高效。据了解,该机器人已在京津冀草莓基地完成千小时验证,单机日采摘量超800公斤,为农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佳沃世界的无土栽培种植机展示了先进的种植技术,生菜在LED光谱的照射下茁壮成长。这套环境模拟系统不仅节水60%,产量还能翻倍。现场还设置了播种实践环节,让人们亲身感受从种子到餐桌的科技魅力。
天津现代职业学院的污水处理装置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浑浊污水经过智能投药系统处理,短短五分钟就能变得清澈透明,为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创新思路。
科普教育在展区中也以有趣的形式呈现。快鸟教育的“客厅实验室”展台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易拉罐、橙子等制作太阳能发电机、生物电池,让科学启蒙变得轻松有趣。创始人介绍:“我们设计了200多个家庭实验包,让每个厨房都能成为迷你实验室。”在编程猫展区的AR(增强现实)宇宙中,少年们通过手势操控虚拟火箭对接空间站,沉浸式体验太空探索的乐趣。
活动中,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们相互交流——高校教授与社区老人探讨无人机避障原理,中学生向工程师请教3D打印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AI专家共同探讨传统技艺数字化的发展路径……这场活动,不仅是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更让市井街巷成为孕育未来想象的空间。正如海棠街道负责人所说:“当科技走出高墙与百姓双向奔赴,创新的火花便会真正照亮人间烟火。”
上一篇:电力行业借重组增强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