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松科技”或“公司”)近日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出复杂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678.23万元,同比下降12.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4.87万元,同比下降77.15%,这两大关键数据的显著变化,凸显了公司在过去一年面临的挑战。以下将对年报中的重要财务指标、费用、现金流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关键财务指标解读
营业收入:下滑12.69%,业务拓展遇挑战
报告期内,瑞松科技营业收入为886,782,324.60元,较上年的1,015,678,707.59元下降了12.69%。公司表示,这主要是受项目验收时间延后影响,本年收入有所下降。从业务板块来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业务收入624,570,700.26元,同比下降19.47%,该业务作为公司重要营收来源,其下滑对整体收入影响较大;而机器人工作站业务收入199,831,917.25元,同比增长12.38%,展现出一定的增长活力。
年份 | 营业收入(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886,782,324.60 | -12.69 |
2023年 | 1,015,678,707.59 | - |
净利润:大幅下降77.15%,盈利能力受冲击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248,737.32元,与2023年的49,238,551.70元相比,大幅下降77.15%。净利润的锐减,一方面源于营业收入的下滑,使得公司盈利基础缩小;另一方面,下游行业增长放缓以及公司计提涉诉资产减值准备,也对利润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表明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年份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11,248,737.32 | -77.15 |
2023年 | 49,238,551.70 | - |
扣非净利润:下滑86.35%,核心业务盈利承压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076,043.79元,相较于2023年的15,210,670.16元,下降了86.35%。扣非净利润更能反映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此次大幅下滑,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核心业务的盈利持续性和稳定性有待提升。
年份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2,076,043.79 | -86.35 |
2023年 | 15,210,670.16 | - |
基本每股收益:降至0.12元,股东收益减少
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2023年为0.53元,同比下降77.36%。这意味着股东每持有一股所享有的净利润大幅减少,直接影响了股东的收益水平,也反映出公司整体经营效益的下滑。
年份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0.12 | -77.36 |
2023年 | 0.53 | - |
扣非每股收益:降至0.02元,凸显主营盈利困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2023年为0.16元,同比下降87.50%。这一数据进一步表明,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盈利水平急剧下降,凸显了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困境。
年份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0.02 | -87.50 |
2023年 | 0.16 | - |
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增长8.61%,业务拓展投入增加
销售费用为46,980,583.29元,较上年的43,255,492.53元增长了8.61%。公司表示,为拓展业务,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有所增加,这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加大了投入,试图通过增加销售费用来提升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但目前来看,尚未能有效扭转营业收入下滑的局面。
年份 | 销售费用(元)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
2024年 | 46,980,583.29 | 8.61 | 为拓展业务,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增加 |
2023年 | 43,255,492.53 | - | - |
管理费用:下降3.66%,去年股权激励影响消除
管理费用为55,868,069.05元,较2023年的57,991,915.23元下降了3.66%。上年度因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行权,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导致2023年管理费用增加,而本年度该影响消除,使得管理费用有所下降。
年份 | 管理费用(元)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
2024年 | 55,868,069.05 | -3.66 | 上年度因股权激励计划行权致2023年管理费用增加的影响消除 |
2023年 | 57,991,915.23 | - | - |
财务费用:降至 -2,393,505.05元,利息支出减少
财务费用为 -2,393,505.05元,2023年为 -1,076,504.75元。财务费用的减少主要是利息支出减少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公司的财务负担,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积极影响。
年份 | 财务费用(元)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
2024年 | -2,393,505.05 | 不适用 | 利息支出减少 |
2023年 | -1,076,504.75 | - | - |
研发费用:下降6.31%,部分项目完结
研发费用为51,740,978.31元,较上年的55,228,348.08元下降了6.31%。公司称受部分研发项目完结影响,本期研发投入相对减少。虽然研发费用有所下降,但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83%,较2023年的5.44%仍有所增加,表明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仍重视研发创新,努力维持技术竞争力。
年份 | 研发费用(元)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
---|---|---|---|---|
2024年 | 51,740,978.31 | -6.31 | 部分研发项目完结 | 5.83 |
2023年 | 55,228,348.08 | - | - | 5.44 |
研发情况分析
研发投入:持续投入,关注核心技术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为51,740,978.31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83%。公司在机器人、机器视觉、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领域持续开展研发工作,在智能焊接、机器视觉、智能传输等方面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报告期内,新增申请知识产权57项,包括发明专利29项等。公司的研发投入有助于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但在当前盈利下滑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产出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研发人员情况:数量略有下降,结构基本稳定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81人,较上年的198人略有下降,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1.94%。从学历结构看,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119人、专科52人;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不含30岁)104人、30 - 40岁(含30岁,不含40岁)69人。研发人员结构基本稳定,但人员数量的下降可能对公司未来的研发创新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年份 | 研发人员数量(人) | 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比例(%) |
---|---|---|
2024年 | 181 | 21.94 |
2023年 | 198 | 25 |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35.02%,销售回款与采购付款变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468,067.03元,较上年的91,522,213.76元下降了35.02%。主要原因是本年销售货物收到的货款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货款减少所致。尽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但公司通过合理的资金统筹,保障了财务稳定与发展。
年份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
2024年 | 59,468,067.03 | -35.02 | 销售货物收到的货款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货款减少 |
2023年 | 91,522,213.76 | - | -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增加,收购子公司股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7,780,961.99元,2023年为 -7,770,661.99元。本年收购子公司广州瑞北少数股东股权,导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加。这一举措可能是公司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优化股权结构,但短期内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了一定压力。
年份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
2024年 | -27,780,961.99 | 不适用 | 收购子公司广州瑞北少数股东股权 |
2023年 | -7,770,661.99 | - | -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减少,偿还借款变动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9,204,690.66元,2023年为 -46,644,238.99元。主要是偿还借款减少所致,这表明公司在资金安排上,对债务的偿还策略有所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压力。
年份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增减(%) | 变动原因 |
---|---|---|---|
2024年 | -19,204,690.66 | 不适用 | 偿还借款减少 |
2023年 | -46,644,238.99 | - | - |
风险因素解读
业绩下滑风险:市场开拓与行业依赖双重挑战
2024年度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受下游行业增长放缓及计提涉诉资产减值准备影响。若未来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公司业绩可能继续下滑。此外,公司业务对汽车制造行业依赖程度较高,行业需求的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核心竞争力风险:技术与人才是关键
公司面临技术人才流失风险,优秀技术人才是市场争夺对象,若关键人才流失,可能影响公司业务发展。同时,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存在核心技术被侵权风险,若重要技术成果被泄露或专利被侵权,将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公司若不能跟上行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可能受损。
经营风险:客户集中与市场竞争压力
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较高,若主要客户业绩波动,将影响公司收入和利润稳定性。汽车装备等行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吸引众多企业进入,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同时,公司焊装业务应用领域相对集中,若汽车行业需求变化,而其他行业收入不能及时扩大,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将受影响。
董事、监事及高管报酬情况
董事长孙志强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9.02万元,副董事长颜雪涛为46.81万元,董事、副总裁、核心技术人员刘尔彬为32.59万元。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依据公司制定的相关制度确定,综合考虑了企业经营效益、行业薪资水平与人才市场报酬标准等因素。
姓名 | 职务 | 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万元) |
---|---|---|
孙志强 | 董事长兼总裁 | 69.02 |
颜雪涛 | 副董事长 | 46.81 |
刘尔彬 | 董事、副总裁、核心技术人员 | 32.59 |
综上所述,瑞松科技2024年业绩面临较大挑战,净利润大幅下滑,营业收入也出现下降。尽管公司在研发投入上仍保持一定力度,且在现金流管理上采取了合理措施,但在市场开拓、业务多元化以及核心竞争力维护等方面,仍需积极应对,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公司在未来经营中采取的策略及实施效果。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