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4月29日,“北京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月启动仪式暨2025年北京中华民族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本次宣传月以“石榴花开美京城”为主线,覆盖全市各区及多个单位,推出启动仪式、文化展演、体育赛事、学术研讨等88项创新活动,展现首都民族工作成果。
丰台区联合内蒙古主宾城市举办文化周开幕式,怀柔区通过原创文艺作品打造“京韵满乡”品牌,昌平区以民族文化展览、美食体验和专家讲座深化互动;东城区“56民族团结跑”与主题公园开园结合,大兴区以马拉松、健身操舞大赛激发全民参与;海淀区将模范事迹改编为音乐短剧,促进中心举办海峡两岸学术研讨,共探共同体建设路径;通州区的“邻里节”与大兴区的“民族团结文化周”通过非遗展示、公益摊位和“三交三好”故事汇,推动互嵌式社区与跨区域联动……一系列活动“有形有感有效”,融合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为首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注入新活力。
4月29日至5月3日期间,依托北京园博园多彩文化空间布局,主题电影展映、戏曲展演、民族文化展览、非遗手作、民族传统体育互动体验、文创美食集市等11个活动板块60余项内容将与市民见面,为市民打造“文化+旅游+体育+商业”四维融合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本届文化周特别设立的“石榴文化展区”成为网红打卡地:中心巨型石榴卡通装置旁,中国石榴博物馆展出的历代石榴主题文物与诗词典籍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北青报记者漫步于园博园银杏大道,50余个集市摊位组成的“民族地区文创美食集市”热闹非凡:台湾展位飘来凤梨酥的香甜,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摊位的羊肉串香气四溢,北京老字号非遗美食与各地特色小吃相映成趣。摊位上,糖画、兔爷、绒花等非遗技艺围绕“石榴”主题创作,诠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活动期间,北京园博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荟萃之地,既有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草原欢歌传递豪迈风情,也有台湾的高山天籁流淌婉转韵律;既以“石榴文化”为纽带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涵,更能在特色美食区畅享“舌尖上的中华”特色风味,全方位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彩画卷与共生共荣的时代图景。“这次文化周不仅是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联结。"在体验非遗手作后,90后青年小刘向北青报记者说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责任编辑:周朝(EN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