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通讯员 王钰燕 涂林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树涛
四月,正是春茶采摘、生产的旺季。在遵义市凤冈县土溪镇的贵州野鹿盖茶业加工厂里,茶香四溢,茶山上鲜嫩的茶青从这里变成龙井、毛峰、红茶等茶叶,走向市场。
“为保证茶叶的有机品质,每年春茶采摘季,我们都会安排2名工人在茶园巡逻,禁止茶园外的茶青流入,我们也不帮任何茶企和个人加工茶叶,进一步保障茶叶有机品质。”该公司技术总监曹坤根介绍,公司已连续20年获得有机认证。
“有机认证非常严格,需要通过4年土壤转化,通过若干项检测才能取得有机认证。获得有机认证后,任何一项指标不达标,都会被取消认证,所以我们对种植和生产的每一道程序都有要求。”贵州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明刚说,依托有机品质,合作社生产的茶叶远销海内外。
近年来,遵义市各地坚持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因地制宜走出了茶产业发展之路,让小茶叶变成了大产业。
走进位于湄潭县的中国茶海,整齐的茶树林如一条条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延伸至天际,望不到尽头,茶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
湄潭县飘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阮国睿是位“90后”茶人。多年前,他家流转了200亩位于中国茶海的茶园。这段时间,茶树长出的嫩芽甚是喜人,茶叶店顾客也络绎不绝。
“茶园既是产业,也是风景,到茶海来旅游的人,总喜欢带点湄潭翠芽回去。”阮国睿说。
与湄潭、凤冈相邻的产茶大县余庆,最让人耳熟能详的是“余庆小叶苦丁茶”。余庆是中国小叶苦丁茶之乡,目前全县共有茶园21.3万亩,其中小叶苦丁茶11.5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的54%,形成了以乌江流域为主的苦丁茶产业带,涉及58个村(社区)、茶农1.2万户。
余庆县茶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余庆小叶苦丁茶,浑身都是宝。从茶青、老叶片再到茶树的枝干,每一样都能卖钱,因此村民们种植小叶苦丁茶的积极性很高。
近年来,余庆小叶苦丁茶品牌越唱越响,市场不断拓展。该县不断加大与浙江大学、贵州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合作,研发生产了苦丁茶牙膏、精油、饮品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并推向市场,产品销售不仅遍及全国,还远销马来西亚等地。
务川自治县的高树茶、习水县的古树红茶、正安县的白茶、道真自治县的硒锶茶……遵义的“大茶园”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茶产业,已经成为遵义市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