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小波 记者 王志鹏)暮春的晨光洒在安徽省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崭新的实训洗车车间,13岁的听障少年小星(化名)正熟练地操作着高压水枪冲洗车辆。从最初辨认汽车部件到如今独立完成洗车流程,这个曾经羞于与人交流的孩子如今眼睛里闪着光:“我想开一家自己的洗车店。”
这是铜陵市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结出的硕果,也是铜陵市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的生动缩影。
2023年,铜陵理工学校与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打开了特殊教育传统模式的“口子”,通过“人籍分离”模式让特教学校培智职高班的学生既能学习实用技能,又能保留特教学校的生活化教学场景。
在特教学校的面点教室里,铜陵理工学校面点教师向春艳握着擀面杖演示起酥技法时,将面团发酵的温度曲线、包馅手法的力学原理转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而扎根特教多年的吕春燕,则像个细致的“翻译官”,把这些专业知识拆解成视觉卡片、触觉教具,甚至编成手指操,提升培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对“主教+辅教”的搭档,默契配合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技能要点。
为了更好地帮助残障学员就业,铜陵理工学校还联合当地残联、人社部门及企业,共同量身定制“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孵化”全链技能成才之路,围绕电子商务、无人机操作、徽厨技艺等适残专业,与京东云共建电商直播实训中心,43名学员通过系统培训已经独立完成农产品带货、手工艺品推介。在此基础上,铜陵理工学校凭借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创新成果,通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审,获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未来我们将引入国际认证体系,让铜陵经验走向全国。”铜陵理工学校党委书记管清华表示,该校计划投入资金扩建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新增工业机器人运维等前沿专业;深化长三角校企合作,共建国际认证体系;开发“云职教”线上平台,利用VR技术惠及行动不便群体。
原标题:安徽铜陵:把职教资源搬进特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