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辽宁新闻4月28日电(记者赵桂华)2025年“中招季”将至,中国新闻社记者由沈阳市铁西区了解到,备受关注的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以下简称31中学)中德园校区今年将正式投入使用,首届招生300人,采用“一校两址”的办学模式,填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办省级重点高中空白。强校西拓,今秋启航,不仅为沈城学子带来高中教育重磅利好,也为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教育强区创新发展增添强劲引擎。
区域教育“新标杆”:
一校两址三统一 填补经开空白
31中学是沈阳知名高中,历经七十载薪火相传,办学特色鲜明,育人成果斐然。新建的中德园校区总投资2.8亿元,即将于2025年7月建成交付。31中学党委书记张翼介绍,中德园校区共规划36个教学班,新增学位1800个,并首次实行全寄宿制管理。新校区投入使用后,学校将遵循“一校、两址、三统一、四助力、五融合”的办学理念,以匠心筑梦,为未来育才。
其中,“一校两址”代表31中学七秩底蕴护航、新校区创新引擎发力,共同构建传统与创新互补的独特办学格局。
“三统一”指两校区严格遵循“管理统一、教学统一、师资统一”的办学原则。中德园校区复刻31中学成熟课程体系,由骨干精英师资护航品质教学;首届高一新生还加配学科导师加心理导师的“双导师制”,保障升学竞争力。
“四助力”是以先进的硬件设施和温暖的人性关怀,为学生提供吃、住、学、玩全方位成长支持。全寄宿制管理让学生提前适应独立的大学生活,学生公寓配备空调,智慧食堂每日提供20余种菜品。校园智慧系统全覆盖,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五融合”则是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包含学科课程、特色课程、思政课程、生涯课程和实践课程等五大部分的特色课程体系。合唱、美术、篮球、乒乓球、击剑等特色课程,确保每位学生达到“1+2”的培养目标(1项体育特长+2项其他兴趣运动技能)。
“2025年,31中学正式为沈城学子开启逐梦‘双通道’。”张翼介绍,今年31中学两校区计划招生共1000人,其中,中德园校区首届计划招生300人(公费90人、指标到校210人),以沈阳市2025年高中招生计划为准。两校区统一执行沈阳市教育局划定的省级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
“5月份,学校还会陆续推出一系列关于中德园校区的详细报道和热点问题解答,欢迎广大学生和家长持续关注。”张翼说。
擘画教育“新高地”:
强龙头促均衡 持续扩容提质
31中学中德园校区的建成,是铁西区践行“优质均衡、服务民生”理念,优化教育布局的重要成果。以龙头校为引领,铁西教育正持续提质扩容,不断迈出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挺进的坚实步伐。
铁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铁西区大力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8.8亿元,高标准新改扩建现代化中小学校及幼儿园50余所,新增公办学位三万余个,有效缓解了学位紧张问题。
特别是31中学、杏坛中学、清乐中学、勋望小学、应昌小学等优质教育品牌相继入驻经开区,逐步完善了区域内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教育全链条,从根本上提升了经开区教育水平,助力区域教育从“东强西弱”迈向全面均衡。
2025年,铁西区继续聚焦重点项目,持续深化高中东、西部联盟以及4中、31中学两大集团校的协同工作。通过“名校带动”“高起点新建”“学区联盟”等多种方式,探索集团化办学的铁西特色模式,着力构建一个纵横交织的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网络。
三生融合“新典范”:
配套日臻完善 城市日新月异
校门之内,精品教育护航成长;校门之外,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在沈阳经开区、中德园,伴随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倾斜,各项高品质、国际化的配套也在日臻完善,释放着源源不断的“西”引力。
作为31中学中德园校区的建设方,沈阳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校区位于“西峡湾·国际城”国际文化商务交流中心板块,该板块依托“大河文化+自然风光”生态特质,秉持“宜居、韧性、智慧”发展理念建设,与沈阳中关村科创基地、中德园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两大核心板块鼎立经开区,共同构成“产-创-城”协同发展的“铁三角”。
随着三大核心板块的崛起,沈阳经开区驶上发展“快车道”,教育、医疗、交通、商业等资源均衡发展,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典范。沈阳地铁3号线西段以“空中地铁”之姿亮相,“丝滑”融入便捷畅通的路网;荣信财富中心投入使用,助推区域商业能级提升;沈阳国际泵道公园、细河悠谷公园、浑河西峡谷、中德国际风情街等生活休闲场景遍布;润悦湾、万科中德国际社区、中德开·青赢等精品人居社区迭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沈阳经开区,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在工作的地方生活”的美好愿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