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挖”手术●适合哪些情况? 适用于1厘米以下以毛玻璃结节为主的情况●有啥优点? 超级微创,精准切除,恢复快●价格如何? 未来该技术的总治疗费用与传统微创手术差不多□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冯 发现肺小结节后,切还是不切?传统手术创伤大,观察又怕延误病情。如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团队带来了新选择:全球首创的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不用开刀,就能“挖”出肺小结节。4月27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刘伦旭教授团队。首例患者 穿刺针口小得能用创可贴盖住 54岁的聂女士是首名接受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的患者。2021年,聂女士体检发现右肺有一个小结节,大小约为4毫米;2023年,复查显示该结节大小为5毫米。“有的医生建议再随访看看,有的医生建议开刀,这个结节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聂女士说。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就诊时,聂女士听说有一种专门针对肺小结节、创伤更小的创新术式,于是找到刘伦旭教授。经过仔细检查,刘伦旭教授团队认为聂女士的肺结节比较小,但形态较为可疑,适合进行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 2023年10月25日,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聂女士胸口仅留下一个小得能用创可贴盖住的穿刺针口。病理结果显示,这个让她提心吊胆许久的小结节竟是原位腺癌。 回忆起手术当天,她仍记忆犹新:“术后三四个小时,我就轻松地下床去厕所了。”如今一年半过去,手术创口几乎消失不见,术后复查均无异常,肺功能也未受影响。“颠覆”传统 可减少95%以上正常肺组织被切除 “传统的肺结节手术,无论是开胸手术还是胸腔镜微创手术,都不可避免地要切除一大块肺组织。”刘伦旭介绍,开胸手术切口长达30厘米,胸腔镜手术虽有进步,但体表仍需 4厘米左右切口,患者往往第二天才能下床活动。 而经皮穿刺肺结节球形切除术将改变这一局面。 超级微创是一大特点。手术仅通过穿刺完成,体表只有一个针孔,肺内创口也仅有指甲盖大小。 第二大特点是精准切除。以往的手术是“大块切”,而这项新技术从肺内精准地将结节所在位置掏空切除,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可减少95%以上正常肺组织被切除。 恢复快、无影响也是特点之一。术后患者行动自如,几乎感觉不到疼痛,肺功能也不受影响。 这项技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肺结节患者,究竟哪些人适合“一针挖”?刘伦旭介绍,它适用于1厘米以下以毛玻璃结节为主的情况,对于低度恶性惰性肿瘤、磨玻璃表现为主的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懈创新 将这项术式推广到更多医疗中心 这项创新技术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2023年10月开展首例临床手术前,刘伦旭教授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一系列器械性能的测试和动物实验。然后,团队申请伦理和临床研究批准,也遇到了合适且愿意尝试的患者。目前,这一创新术式已完成8例临床应用,均实现肺结节的完整精准切除。术后复查显示,8名患者肺功能相比术前无明显变化,无任何不适,且体表几乎看不到伤口。 虽然初步证明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团队并未满足于此。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多中心临床研究已经展开。团队希望通过更多临床病例,进一步验证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其成为临床常规诊疗项目。 团队预估,未来该技术的总治疗费用与传统微创手术差不多,但患者的体验和治疗效果却要好得多。刘伦旭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这项术式,推广到更多医疗中心,探索根治早期肺癌的新方法,让更多患者摆脱肺结节的困扰,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