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迟悦 香港报道
坐落在香港新界沙田区白石角吐露港沿岸的香港科学园,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被誉为香港青年创客们的“创梦”空间。根据园区2024年10月的数据,香港科学园内聚集了超过2000家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同时有15000名研发人员在园内工作。
4月26日,记者在“机遇湾区”采访活动中走进香港科学园,探访了位于园内的InnoCell人才公寓、商汤科技和思谋科技。
衣食住行是诸多来港人才的首要需求。InnoCell人才公寓致力于以可负担的租金,为园区内各公司的员工提供中短期住宿,以满足香港创新科技生态系统的增长和多样化需求。
“InnoCell人才住房项目作为试点,旨在解决人才住房需求。”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查毅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InnoCell已容纳约500名居民,达到满员状态,其等待入住的周期大约为9至12个月。并且,该项目的租金相对较为优惠,约为大埔、火炭、沙田地区市场租金的60% - 80%。
查毅超进一步表示,为满足更多人才的住房需求,香港科技园公司已推出一项解决方案,在油麻地建立了一座可容纳200人的公共住宅楼。同时,科技园公司还在探索其他替代解决方案,寻求与开发商合作,积极在大埔、沙田等香港科学园周边区域开发类似InnoCell的项目,以进一步缓解来港人才住房紧张的局面。
大量的科技人才也落户到了园区的各家企业中。据悉,香港的18家独角兽企业当中,有14家就坐落在这里,诸多企业也在这里实现了“从0到1”,甚至“从1到100”的发展。
思谋科技被誉为香港“最年轻的AI独角兽”。自2019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包括可应用于不同行业的智能检测一体机,以及可直接与先进生产线无缝衔接的新一代柔性智造工业产品。
“我们团队起源于香港本地高校,扎根于香港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沈小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香港拥有两大显著优势:一方面,其紧密连接内地广阔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香港面向全球市场,有助于企业拓展国际视野。沈小勇补充道,粤港澳大湾区宛如一个中心枢纽,汇聚了科创企业所需的人才、资金与技术,同时也为科创企业提供了面向海外及国内的巨大市场。
沈小勇进一步表示,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思谋科技团队目前掌握着全球领先的工业大模型技术以及工业智能体产品。凭借这些独一无二的技术和产品,公司有信心勇敢面对任何挑战。同时,对于广大科创企业来说,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关键在于持续提升技术实力、提供世界领先的产品,为客户创造卓越价值。
在本次采访活动中,记者还来到了港股上市公司商汤科技。
此前,有大行将商汤的评级由“持有”上调至“跑赢大市”。该行认为,商汤科技的AI模型迭代受惠于DeepSeek的开源算法,而DeepSeek部署于商汤的GPU平台后,其算力租赁业务也可受惠于不断增长的AI算力需求。因此,商汤科技的生成式AI业务也被该行重估。
商汤科技首席人力资源官张春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企业正在合力推动AI技术的真正普及以及价值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应用人才、系统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等各类人才都在协同合作。
“技术与人才也是相辅相成的。”张春娟表示,在业务布局过程中,香港的科创企业应该不断探索和发现这些人才,积累人才的厚度和力度。借助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流动,香港的科创企业最终能够打造出真正顶尖的人才体系。这个人才体系也是科创企业在未来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