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最近几天,家住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的刘女士和附近洗车行的张先生心情非常高兴,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换位思考化解信访投诉如此贴心,这么快就帮双方化解了噪声矛盾,既解决了扰民问题,还不影响洗车行正常经营。
“谢谢你们,这样的服务才是我们需要的!”4月15日,刘女士和张先生将一面印有“情系百姓,热心纾困”的锦旗送到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二局,一再感谢通州生态环保人的辛勤付出。
居民生活受干扰——寻,洗车噪声哪里来?
4月7日,通州区12345热线接到群众投诉,反映金沙街道某洗车行洗车噪声扰民。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当日赶赴现场检查。经察看,该洗车行位于居民楼一楼,2台高压水泵作业时因与居民楼建筑结构直接接触,不时产生较大的震动及噪声。
心有苦衷体量小——思,洗车噪声怎么消?
洗车行负责人张先生坦言:“多次整改,但效果不佳,虽清楚洗车生产作业会对周边产生一定影响,只是因自身体量较小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整改变动。”执法人员发现,该洗车行规模小,整改能力有限,帮助企业整改同时也需要考虑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全面梳理洗车行生产流程,最终锁定噪声根源:高压水泵安装位置不当导致结构传声。执法二局提出“既要解决噪声问题,也要保障小微企业生存”的指导原则,最终明确了“最小干预,精准降噪”的整改方向。
协同帮扶真给力——喜,双方矛盾尽消融!
针对该信访举报的具体情况,执法人员采取“矛盾化解+问题导向”的处置模式:一是正式约谈该洗车行负责人,告知噪声污染的危害以及可能对周边群众产生的影响;二是通过全面梳理洗车行生产流程,彻底查清问题根源——2 台高压水泵产生较大噪声和震动,原因在于其安装位置与居民楼建筑结构直接接触;三是协助、指导该洗车行调整设备安装方式,在高压水泵与墙体间加装了轮胎用于减震,最大程度减少噪音和震动产生,同时确保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四是架起沟通桥梁,通过讲法、讲理、讲情,让举报人与被举报单位双方关注焦点瞄准于问题如何解决,消弭已有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经过执法人员持续的指导帮扶,该洗车行快速积极地完成了相关整改。通过后续回访,周边居民对执法人员处置效率和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一面锦旗,一份启示录。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本案创新实践“矛盾化解+问题导向”的环境信访调处新模式,将解决环境问题和化解群众矛盾作为工作根本目标:首先锚定“问题快速处置与企业正常经营”,将其作为信访举报处置工作的底层逻辑和中心抓手,理清工作思路,高效且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落实;其次全面考虑举报人与被举报人双方的合法权益,不搞“一刀切”,在解决噪声扰民相关问题的同时,确保不影响被举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最后,在群众反映问题已解决的基础上,融普法为沟通,推动居民与商户建设和谐有序的“邻里关系”。这种专业指导和营商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既保障了商户正常经营权益,又从根本上解决了噪声扰民问题,实现群众满意度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双赢,为化解“小微服务业环境投诉”难题提供了一把解锁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