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饲料行业信息网
时下,春管春耕加紧推进,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如何?日前,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了介绍。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拔节期一二类苗比例91.2%,与上年相当、好于常年;冬油菜面积稳中有增,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进度同比略快。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粮油生产开局较好,将紧盯实现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目标,环环紧扣抓好春管春耕,打牢夏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夏收粮油生产“一稳一好”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其中小麦是主要作物。从全国范围看,当前,北方冬小麦孕穗抽穗,长江中下游抽穗扬花,西南地区已经开始灌浆。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总的看,今年夏收粮油生产形势不错,呈现“一稳一好”的特点。
面积稳。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冬小麦面积3.4亿亩、基本保持稳定。冬油菜面积1.1亿亩,连续7年增加。
长势好。据安徽、河南等地农技人员观察,今年的小麦有“四个最”,底墒最足、出苗最好、缺苗最少、植株最壮。整体看,冬小麦拔节期一二类苗的比例是91.2%,比常年同期高了2个百分点、与上年基本持平。冬油菜主产区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季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加上增产措施技术到位率高,油菜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夏油丰收在望。
“目前,距冬小麦大面积收获还有40多天,夺取丰收还要过干旱、病虫、干热风、烂场雨等多个关口。”潘文博说,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包户联主体、科技小分队一线蹲点指导,落实好肥水管理、“一喷三防”等措施。紧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的发生发展态势,大力推广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遏制病虫暴发危害。密切监测干旱、干热风、烂场雨等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早做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做好机收和应急抢收抢烘的准备,确保颗粒归仓。
春播粮食面积较上年增加
春播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据农情调度,截至4月17日,全国春播粮食进度近两成,略快于上年,其中早稻栽插过七成、中稻育秧过六成、春玉米播种已经过了一成。
潘文博说,农业农村部坚持把抓好春耕生产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紧迫任务,一环不松、一招不落,抢抓农时高质量完成春耕生产,推动意向面积落地、单产提升措施落实。
“今年,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实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潘文博说,各地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确保种足种满。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粮食意向种植面积17.9亿亩左右,其中春播粮食面积9.6亿亩,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潘文博介绍,今年,从春耕开始持续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四良”融合,力争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新突破。在良田上,更加注重提升地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良种上,更加注重突破性品种推广应用;良机上,更加注重高性能播种机的应用,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良法上,更加注重推广玉米的密植精准调控,大豆的大垄密植,水稻的集中育秧、机械插秧抛秧、有序摆栽等关键增产技术措施。
推进农业科技重点领域攻关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我们推进农业科技重点领域攻关,深入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强化种业创新攻关,加强品种审定监管,同时加快培育一些突破性的品种。”潘文博说,像玉米,要培育那些耐密的,而且宜机收的品种;小麦要培育抗赤霉病的品种;水稻要培育抗螟虫的品种;大豆品种要高油高蛋白高产。同时,加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优机优补、有进有出”,补的是好用、高端的机械。加快推进关键急需机具的研发制造和落地应用。
潘文博举例说,玉米和大豆高性能播种机,就是用气力式播种机代替传统的指夹式、勺轮式播种机,把玉米种植密度由每亩4000株提高到5000株,甚至6000株,大豆种植密度由每亩1.8万株提高到2万株,甚至2.3万株。此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场景。
潘文博表示,农业农村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加快农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应用,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
(转自:饲料行业信息网)
Hehson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