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邱慧玲 本报记者 英草卓玛
3月的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云雾缭绕的茶山上一片繁忙景象。随着春茶采摘季的到来,茶农们穿梭于万亩茶园之间,指尖翻飞,嫩芽入篓;茶企车间内,现代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缕缕茶香润人心田。
凤庆滇红茶被誉为“抗战茶”“爱国茶”,八十余载岁月流转,滇红茶始终是凤庆的“金字招牌”。据了解,当地已建立了滇红茶全产业链发展机制,以提升滇红茶全链条组织化程度。凤庆县现有茶园51.6万亩,2024年茶叶产量4.67万吨,实现综合产值88亿元以上。这片以滇红茶闻名于世的土地,正乘着金融活水的东风,书写从“红色基因”到“金色产业”的振兴篇章。
茶企告别“资金荒”
春茶采摘季,伴随茶山映绿迎来资金需求高峰。在凤庆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运行下,工商银行凤庆县支行、富滇银行凤庆县支行、凤庆农商银行等结合春茶生产周期,推出“云茶贷”“乡村振兴红茶贷”“种植E贷(茶叶贷)”等专项信贷产品,纯信用、随用随贷等特点与茶叶生产周期高度匹配,真正破解茶企融资难题。数据显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全县累计为茶农发放贷款超6432.46万元,覆盖116户茶企与个体户,实现应贷尽贷目标。
在勐佑镇高山村,茶农小李通过富滇银行“云农贷”信用产品,仅用几分钟便获得30万元贷款,解决了春茶采摘的人工费用难题。“春茶不等人,错过采摘期就等于错过赚钱期,现在的贷款产品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钱就到账了,再也不用担心误了农时。”小李说。
凤庆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茶企轻资产、缺抵押的痛点,当地金融机构探索“知识产权质押+产业链数据”新模式。例如,农业银行凤庆县支行推出“科技E贷”,以企业注册商标及科技型企业相关资质作为抵押,依托茶园经营数据简化流程,实现无抵押、快审批。
凤庆县大摆田茶厂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的民营企业,在产能升级与市场开拓中有一定的资金需求。农行凤庆县支行积极与该企业进行沟通对接,针对企业拥有多项注册商标权的情况,及时研究政策并创新服务模式,为其提供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案,为其发放“科技E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00万元。
金融护航“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春茶上市前夕,凤庆金融监管支局联合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进企业”宣讲活动6场,为28家园区企业及64家小微茶企宣讲当下信贷优惠政策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知识。制作电子宣传手册,向茶企普及政策。联合市场监管局、税务局、法院等部门网格化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为茶企普及信贷优惠政策知识。利用云南省“融信服”平台,形成“推荐清单”572户,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凤庆凤宁茶业负责人表示:“以前茶企融资像‘无头苍蝇’,现在银行根据企业信息匹配好产品上门服务,连手机操作都手把手教。今年春茶季预计需要1000万元左右流动资金,有3家银行对接授信,帮助企业发展解决大问题。”
减负增效能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为降低融资成本,凤庆县多家金融机构推行“续贷+降息”政策。凤庆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63bp,减少客户利息支出约1260万元。邮储银行凤庆凤山镇支行在执行无还本续贷政策的同时,对普惠型涉农贷款给予75bp的减息支持。例如,凤庆县中红茶叶凭借专精特新资质,通过邮储银行办理无还本续贷269.3万元,年化利率也由原来的6%下降至4.25%,有效缓解用款季还款压力。
从茶园到茶杯,凤庆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政策+创新+服务”三维发力,破解春茶产业资金瓶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凤庆县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15亿元,其中支持茶产业发展授信13.61亿元,惠及茶农、茶企6700余户。
凤庆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凤庆金融监管支局将充分发挥县域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推进“银行+保险+担保”风险共担等模式深化,持续提升茶企茶农的金融获得感,深化“政、银、企、农”协同,绘就滇红产业兴、滇红百姓富的春日新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