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法制报
□ 本报记者 于海宁
3月25日,在肃宁县综治中心民营企业纠纷联合调委会调解员连续五天的调解下,当事人马某某最终就人身损害赔偿数额与某工程有限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肃宁县综治中心推动基层平安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肃宁县聚焦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防范社会治安风险“两大职能”,积极统筹协调,推动部门依法履职、协调联动,深化“三级诊疗”,打造“五个平台”,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肃宁县加强资源整合,组织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纪检、住建等13个部门入驻县综治中心,打造综合接待、矛盾化解、信访办理、法律服务、“网上枫桥”“五个平台”,完善群众诉求登记、受理、转办、办理等工作规范,各进驻部门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路线图”,全流程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形成多要素支撑、全链条闭环、一站式服务工作格局。
在肃宁县综治中心大厅内,综合接待平台设置了综合接访、城乡建设、劳动社保、自然资源、纪委信访5个接待窗口,工作人员严格落实“路线图”“导引图”,进行案件受理登记或案件分流。该综治中心还创新建立首接负责制,打造“一站式接待、一窗口登记”综合服务平台。
“综治中心就是为咱老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终点站’!”4月1日,经肃宁县综治中心多次调解,邵庄乡李某某与县某医院签订了调解协议,一起持续数年的医疗纠纷画上了句号。
这是肃宁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枢纽平台践行村(社区)初诊、乡镇(街道)会诊、县级终诊“三级诊疗”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的一次生动实践。村级综治中心持续推进网格建设,组织网格员队伍每天入户“巡诊”,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村综治中心,第一时间进行化解。做精乡镇级综治中心,统筹司法行政、公安等各种调解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县级综治中心聘请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法官、民警等,建立6个品牌调解室和一个特色调解室,充分发挥“6+N”研判机制作用,对重大疑难问题实行中心牵头,专家“会诊”模式,打造解难事的“三甲医院”。
按照“方便群众、快捷高效”原则,肃宁在县综治中心建立法律服务平台,统筹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有关功能和政法系统各单位职能,提供调解、立案、咨询、司法确认等一站式解纷服务。同时,该平台建立每周信息研判、每月考核评价、定期难题会商等工作机制,使法治服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信访办理平台建设方面,县住建局、人社局等8个单位派员入驻肃宁县综治中心,设有质询室、听证室、评查室、监督室4个专项办公室和7个接访室,7个接访室按照属地管理和管行业管信访的原则,分别接待群众来访,做好群众工作。
肃宁县积极打造“网上枫桥”,在县综治中心创新建设“万事通办”平台,整合“指尖上的幸福”App和“8937201”热线,提供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指尖上的幸福”App实现诉求入网、民意直达、指尖即办,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可考核。“8937201”热线提供政策咨询、意见建议、投诉举报等服务,以“有了困难拨手机,不管三七二十一”“有呼必应、接诉即办”的服务准则,做到第一时间接待、第一时间解决,实现一个平台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