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从以本科生为起点的“启研”计划,到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再到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本市建立了一条覆盖青年科技人才服务的全链条,年龄范围覆盖18岁到45岁。
青年科技人才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一组数据展现了本市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实力:近3年实施的北京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团队中,54.3%的负责人、超8成参与成员为45岁及以下的青年人才。
充分释放青年科技人才的活力,本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护航政策,主打“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的支持服务。其中,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启研”计划面向本科生,支持在校优秀学生开展基础研究。该计划设立两年来支持了近600位优秀本科生,支持金额为人均5万元,覆盖了9所在京高校。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介绍,希望通过该计划,帮助年轻人拓宽科研视野。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于1993年设立,是北京地区实施时间最长的青年科技人才服务品牌。至今,该计划累计培养了32批3300余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则通过项目资助,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具有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
今年,对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还将持续加大。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介绍,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的名额将提升3倍,增加至每年不超过30人。
本市还坚持“一次资助奖励,持续联系服务”的模式。特别是在合成生物制造、脑机接口、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本市通过组织调研交流等活动,搭建起青年人才与各类专业孵化器、投资机构沟通对接的平台。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也专门设立“创新人才”专章,将培养、引进、使用、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梯队,上升至地方立法的层面。本市还创新科研组织模式,通过“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机制创新,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记者 刘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