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长沙街头鲜少地已渐现暑气,室内更是闷出一声热汗。而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一家冰雪馆内,59岁的徐明正裹着羽绒服,手持冰铲在冰坯上雕琢北极熊的毛发纹路。
冰碴飞溅中,这个来自哈尔滨的老匠人已在冰雕行业坚守20年,用冻得通红的双手“凿”出可观的年收入,在长沙体验“寒暑人生”。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田甜
日薪800元的“冷职业”
“走进冰库,瞬间跨越寒暑。”见裹着军大衣的记者冻得发抖,徐明笑着脱下手套,露出满是老茧的双手打招呼。
作为从木雕工转型的冰雕师,他亲历了这个行业的崛起,从木雕匠人到冰雕专家,从零下30℃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到因高温天气极负盛名的长沙,20年辗转28个城市,仅北极熊冰雕就创作了数十件。
徐明告诉记者,在行业内部,像他这样南北迁徙的“候鸟型”冰雕师日薪可达800元,高薪背后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低温考验。工作环境常年维持在零下10℃至零下15℃,徐明需要每隔半小时到常温区回暖,防止手指冻伤。
切割冰块时需佩戴专业护目镜防止冰晶入眼,防滑靴里要垫三层发热鞋垫。即便如此,连续作业超过4小时,睫毛仍会结出白霜。“很多人开玩笑说,夏天在冰库工作最幸福。其实最难熬的反而是夏天,室外40℃,室内零下15℃,进出冰库就像在铁板上煎冰牛排。”徐明打趣道。
冰雕师的迁徙工作模式
根据中国冰雪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专业冰雕师不足3000人,且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行业存在明显的“南北失衡”,北方冰雕师冬季承接冰雪节项目,夏季多转行其他工作,南方因室内冰雪场馆逐渐兴起,催生出冰雕师“冬北夏南”的迁徙工作模式。
徐明算过账,按日薪800元计,半年工期可收入近15万元,相当于老家高级技工的年收入,但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去年带的三个徒弟,两个月全跑了”。
行业内相关人士透露,冰雕师的高薪源于技术壁垒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既要掌握传统雕刻技艺,又要精通低温材料特性,还需适应现代声光电装置的融合。随着南方冰雪主题乐园数量增长,成熟冰雕师已成稀缺资源。
徐明给还需细致雕刻的北极熊冰雕装上LED眼睛,冰雕在彩灯映照下泛起幽蓝光泽,冰雪馆里孩童们的惊叹声穿透玻璃幕墙。当了20年冰雕师的徐明搓着手,嘴角随着孩子们欣喜的呼喊声上扬,“都说咱们冰雕师是‘冷职业’,你看这冰雕,越冷越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