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江苏扬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电科技”)的财务状况呈现出多维度的变化。其中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4684.09%,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43.59%,这些显著变化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营收增长40%,电磁线业务订单增加
报告期内,扬电科技营业收入为3.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4亿元增长了40%。这主要得益于电磁线业务订单的增加。
项目 |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营业收入 | 327,251,088.59 | 233,749,410.35 | 40.00% |
营收的增长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产品需求有所提升。不过,投资者需关注订单增长的持续性以及市场竞争态势,若竞争对手加大市场投入,可能对公司未来营收增长产生影响。
净利润增长19.2%,盈利能力提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0.1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266.89万元增长19.2%。这一增长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增强。
项目 |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15,101,766.97 | 12,668,899.83 | 19.20% |
净利润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营收的增加,另一方面公司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也可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需留意,净利润增长幅度低于营收增长幅度,后续需关注公司能否进一步优化成本,提升利润增速。
扣非净利润增长12.87%,主业盈利稳定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17.9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256.27万元增长12.87%。
项目 |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 14,179,319.48 | 12,562,731.06 | 12.87% |
扣非净利润的稳定增长,说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较为可靠。不过,与净利润增长幅度类似,其增长幅度也低于营收增长,需关注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变化情况。
基本每股收益增长18.7%,股东收益增加
基本每股收益为0.1060元/股,较上年同期的0.0893元/股增长18.7%。
项目 | 本报告期(元/股) | 上年同期(元/股) | 变动比例 |
---|---|---|---|
基本每股收益 | 0.1060 | 0.0893 | 18.70% |
基本每股收益的提升,意味着股东的每股盈利增加,对股东来说是积极信号。但投资者仍需结合公司股价及行业平均水平,综合评估投资价值。
扣非每股收益数据未提及,关注后续披露
报告中未提及扣非每股收益相关数据,投资者需关注公司后续披露,以更全面了解公司核心业务对每股收益的贡献。
应收账款减少5.46%,但信用减值损失变化异常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79亿元,较期初的6.12亿元减少5.46%。而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本期为448.54万元,去年同期为 -9.78万元,变化率高达4684.09%。
项目 | 期末余额(元) | 期初余额(元) | 变动比例 |
---|---|---|---|
应收账款 | 578,760,900.22 | 612,184,094.80 | -5.46% |
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 4,485,419.93 | -97,847.53 | 4684.09% |
虽然应收账款减少,但信用减值损失却大幅增加,公司解释为应收账款余额减少,计提坏账损失金减少。然而,这一变化仍需进一步核实,异常的信用减值损失可能暗示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潜在风险,或前期坏账准备计提政策有所调整。
应收票据减少32.55%,商业票据到期影响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为474.26万元,较期初的703.17万元减少32.55%,主要是本报告期应收商业票据到期,期末余额减少。
项目 | 期末余额(元) | 期初余额(元) | 变动比例 |
---|---|---|---|
应收票据 | 4,742,582.33 | 7,031,709.68 | -32.55% |
应收票据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票据风险,但也可能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灵活性,需关注公司后续的资金安排。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0.17%,资产运营效率略升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0%,较上年同期的1.13%增长0.17%。
项目 | 本报告期 | 上年同期 | 变动比例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30% | 1.13% | 0.17% |
这表明公司运用净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略有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相对不高,需进一步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以增强盈利能力。
存货增长17.08%,关注库存管理
存货期末余额为3.76亿元,较期初的3.21亿元增长17.08%。
项目 | 期末余额(元) | 期初余额(元) | 变动比例 |
---|---|---|---|
存货 | 375,660,044.63 | 320,846,498.84 | 17.08% |
存货的增长可能是为了满足业务增长的需求,但也可能存在库存积压风险。公司需加强库存管理,确保存货的流动性,避免因市场变化导致存货跌价损失。
销售费用翻倍,关注投入产出
销售费用为975.9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00.62万元增长143.59%,主要是因为本报告期营业收入增加,销售费用相应增加。
项目 | 本期(元) | 去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销售费用 | 9,758,952.80 | 4,006,246.32 | 143.59% |
虽然销售费用增长与营收增长相关,但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公司需关注销售费用的投入产出比,确保销售费用的增加能持续推动营收增长,否则可能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管理费用微降3.89%,成本控制有成效
管理费用为524.4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545.70万元下降3.89%。
项目 | 本期(元) | 去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管理费用 | 5,244,342.74 | 5,457,013.73 | -3.89% |
管理费用的下降,显示公司在内部管理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助于提升整体利润水平。
财务费用增长188.98%,关注债务压力
财务费用为97.95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110.09万元增长188.98%,主要是本报告期银行贷款增加,财务费用增加。
项目 | 本期(元) | 去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财务费用 | 979,547.40 | -1,100,896.36 | 188.98% |
财务费用的大幅增长,意味着公司债务成本上升,债务压力有所增加。公司需合理规划债务结构,控制债务规模,以降低财务风险。
研发费用下降49.72%,关注创新能力
研发费用为366.53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28.96万元下降49.72%,主要是本报告期研发项目投入材料减少,支出减少。
项目 | 本期(元) | 去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研发费用 | 3,665,260.12 | 7,289,636.35 | -49.72% |
研发费用的大幅下降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产生影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保持公司领先地位的关键,投资者需关注公司后续研发计划及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下降245.44%,资金回笼存忧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607.4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792.79万元下降245.44%。
项目 |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26,074,824.51 | 17,927,882.59 | -245.4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大幅下降,表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回笼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债务偿还能力。公司需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销售策略,提高资金回笼速度。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295.97%,理财收益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47.8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1610.95万元增长295.97%,主要是本报告期理财收入增加,投资收益增加。
项目 |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31,478,690.57 | -16,109,510.22 | 295.9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增长,得益于理财收入的增加,但公司应注意投资风险,确保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同时,需平衡投资与主营业务发展的关系,避免过度依赖投资收益。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42.30%,关注资金用途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0.3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1252.99万元增长142.30%,主要是本报告期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
项目 | 本报告期(元) | 上年同期(元) | 变动比例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303,413.09 | -12,529,929.64 | 142.3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增长,表明公司通过筹资活动获得了更多资金。公司需合理安排资金用途,确保资金有效利用,以提升公司价值。同时,关注债务规模的增长对公司偿债能力的影响。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