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永远的风,永远的窗,永远的桥 || 大视野
创始人
2025-04-21 00:31:02
0

原创:秦朔 秦朔朋友圈

我还清楚地记得1990年2月初,春节后刚上班的某一天,我走进广州市东风东路512号4楼《南风窗》杂志社,希望谋一份工作的忐忑样子。

一层楼的面积不大,后来我知道也就150平方米。上楼进门,靠左手是一个卫生间和厨房。三面是办公室,社长总编一间,编辑部一间,编辑部主任和美编、校对一间,办公室一间。中间是公共区,周围围着沙发、茶几、书橱,角上摆着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录像机。

3楼还有一层,是发行、广告、策划等部门。

我在这里工作了14年,直到2004年到上海参与创办《第一财经日报》。

创刊于1985年4月的《南风窗》,整整40年了。

| 

1985年《南风窗》创刊时期的办公室

1984年,广州成为全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的那一年,在位于越秀区法政路的市委大院,内部小报《机关建设》的一位女编辑吴迅,提出要办一本公开发行的月刊,传播广东、广州的新气象。

这位温良女性不甘寂寞的一个想法,孕育出了之后的累累硕果。

《南风窗》首任总编是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利文,办刊的核心团队是吴迅曹淳亮、汤英、陈中以及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岗位上南下的谭启泰。

刊名由市委书记许士杰确定。在广东,《南风窗》的意思是“海外关系”,一度是有些犯忌的名字。但许士杰在几个刊名中一眼选中了它,说出了事我负责任”。

1988年《南风窗》创办人曹淳亮、吴迅、陈中在北京

许士杰认为,广州搞改革开放,毗连港澳是地缘优势华侨众多、海外关系人缘优势,过去的思想束缚一旦解放,人们的精神面貌就大不相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他还亲笔写了《南风窗赞》,诗中有一度严封闭,屋内未穷年”“自从启窗扉,啁啾搅沉眠。南风驱郁闷,南风送春妍”等句子。

创刊时,《南风窗》在市委大院一个封闭的偏门旁一间废弃传达室里办公。内外两间十几米,七张办公桌,最里的人要出来,大家都得起来让道。陈中戏称,这是“一人撒尿,全体起立,若不让道,就得憋爆”

从后花园看当年《南风窗》编辑部

屋里没空调,开会经常是在附近的露天树荫下

1995年《南风窗》创刊周年时,王利文写了一首怀旧小诗,诗曰:“万事开头难,窑洞人心齐;甘苦自相勉,多得许书记!”

| 1985.5-1986.6 《南风窗》杂志封面

这批最早的创刊人,虽身在市委大院,但给《南风窗》立了三个有别于传统官媒的规矩:

一是不以机关刊的方式办刊,以民间面目更好地贴近老百姓

二是不要财政拨款,在市场上谋发展,向财政局暂借5万元开办费,运转上路后就归还;

三是不要局级的行政级别编辑部现有干部级别也不提。

这三条,市委都认可。

他们支持《南风窗》的方式,就是给予比较大的办刊自由。不用啥都请示,自己做主的就自己做主。

对《南风窗》的一些创举,他们则热心参与其中。市长叶选平大力支持《南风窗》和广州软科学开发服务公司(时任总经理为于幼军)共同发起了“假如我是广州市市长”提建议活动。他还亲自和提建议的代表座谈,给他们发奖。

这项活动在海内外轰动一时,被认为是民主化的一次可贵尝试。

叶选平的一些谈话经过整理后,在《南风窗》创刊号上发表,题目分别是《让那些从“0”开始的人讲话》和《我是你们的大司务长》。

在前文中,叶选平说:“那些忧国忧民、关心‘四化’的牢骚正是我们希望的。那些逆来顺受、不声不哼的人不行,不能开拓新局面!”

在后文中,叶选平谈到了广州经历过的水产品价格改革,他说:“价格放了,‘闻涨莫惊,闻降莫喜’,会有调节的,过喜过惊都不必。”

“不干预,真支持,尊重首创精神。关键是人才。”曾任广州市委副书记的张汉青这样表达对《南风窗》的态度。

外地有座开放城市循着《南风窗》的样子也办了一本杂志。多年后,广州一个新闻界代表团访问该市,我在其中。市长给我讲了他如何支持杂志发展,刊名请了谁题字,级别给了多高,还专门腾出了一栋办公楼,“但就是没有你们有影响”。

我不语。心想,可能是您太关心、太支持,让办刊人压力太大了吧。

| 1996《南风窗》全社合影

1997年我成为《南风窗》总编。曹淳亮1994年调到《羊城晚报》当领导,吴迅是广州出版社总编兼《南风窗》社长,谭启泰因病于1996年底不幸去世。

在总编任上,我觉得做最有价值的事有两件。

一是让《南风窗》以“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的面貌,真正走向了全国。在各地都已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们不能过于依赖广东、广州本地的题材;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地雷阵”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直面社会的热点、难点、敏感点,并做出客观负责的分析。

此时的《南风窗》和早期“吹南风”的《南风窗》相比,既一脉相承,也有了更尖锐、更忧患的一些气质。

在这个阶段,张良、翁宝、陈初越等新一代采编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我在各地行走,经常感受到《南风窗》深厚的读者基础和美誉度。我也一直有些不安,就是集体的荣光过多打在我的身上。我只是在《南风窗》40年历程中参与了14年,《南风窗》有我一份贡献,也只是一份。

曹淳亮、吴迅那批人的贡献自不必说,我之后的历任社长、总编都有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在李桂文任内,《南风窗》成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如今《南风窗》公众号的关注者达到335万,《南风窗》杂志也获得了中国出版界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

我在《南风窗》做的第二件最有价值的事,则有些偶然。

1997年春,我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了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开枝。那时《南风窗》想全面提升品质,走精品大刊之路。举措之一是将纸张改成轻涂纸,一种很薄的铜版纸。这样有利于吸引广告主,因为印刷很精美。但成本会上升,而我们财力有限。如果发行涨价进行对冲,又担心读者流失。

我们还有一些现实困难,比如办公场地小、员工住房紧张。要解决这些问题,靠发行和广告收入慢慢提高是很困难的。

我的性格偏内向,不会主动贴近领导。但那天不知怎地,我直接向陈开枝表达了把《南风窗》办成一本精品大刊的志向,也诉了一顿苦。

1995年,省市领导任仲夷、高祀仁、陈开枝等莅临《南风窗》 10周年庆典,提出要把南风窗办成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刊。

他说:“我先去看看吧。”

他果真来了。一天中午快午饭时,电话打来,说陈市长马上到,就在你们这里吃工作餐。那天的工作餐就是一盘炒粉,一碗汤,加一点辣椒酱。他一边津津有味地吃,说味道很好,一边听我汇报。

吃完说:“《南风窗》这么多年为广州做了很多贡献,市里没给过你们一分钱,这次你们想发展,应该支持一下。”

1997年6月6日下午,在我们4楼窄窄的空间,陈开枝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南风窗》的发展问题。之前他对我说,要开会就在你们这里开,让大家都知道你们的办公环境很简单。

根据“市长办公会议纪要”(1997〕47号),“出席会议的有市委副书记朱小丹、副市长姚蓉宾以及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新闻出版局、广州出版社、《南风窗》杂志社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

会议决定给《南风窗》三项支持:

一是拨付2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向全国新闻大刊的目标迈进。

这其中,有市委书记高祀仁从岗位工作经费中拨出的50万元。他批示:“南风窗的发展和‘发挥作用’问题是我考虑的事情之一,总想研究解决,会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意见正符合我意,请有关单位按会议精神办。”

二是在广州市筹建的新闻出版联合大楼中给《南风窗》提供新办公场地。

三是《南风窗》杂志社职工住宅,由市解困办在今后三年内集中在同一地区提供一批解困房解决。这些指标不能转让。

在《南风窗》历史上,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没有这些基础,《南风窗》的印刷升级、扩大人才队伍以及2001年改为半月刊等等,估计都难。

三项支持中,第二项最为漫长曲折,最后是在陈中任社长期间,在广州市委宣传部长陈建华的鼎力支持下才实现的。2005年,《南风窗》搬新家,有三层,每一层600平方米左右。

去年11月9日下午,我到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会,看到一排人正在拍合影,站在中间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是陈开枝。他在省委工作时是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全程陪同者,他在广州工作时因“敢啃硬骨头”赢得满城口碑,他负责广州对口帮扶广西百色地区的扶贫工作,从1996年11月28日第一次到百色,截至去年底已有130次!

28年间他整合了太多资源帮扶百色,是有全国影响力的“扶贫状元”。

我太久没有见到他了,赶忙走过去问候,他的秘书给我拿来几本书,如《开枝印迹》《扶贫状元陈开枝》等。他现在还有一个职务,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陈开枝1940年粤西云浮市一个小山村,家贫如洗。从中专保送到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读书时,因为赤着脚,门卫不让进,才买了一双布鞋,也是从小到大第一次穿布鞋,花了2元钱。

出身如此,陈开枝到百色,特别能共情。第一次去,百色地委书记刘咸岳说,用两句话就知道这里的困难,一是住房“八面来风”(茅草房四处进风漏雨),二是生活“三个不上”:不上学(没钱读书)、不上桌(没有口粮)、不上床(没被子盖,就睡在火塘边)。他走进一户农家,揭开锅盖看到的是很稀的玉米糊,而且已经变酸。前十次去,每一次都流着眼泪离开。

陈开枝去百色,经常星期五早上5点起床,赶7点飞机飞南宁,一下飞机便直奔扶贫点,车上放点红薯、玉米,饿了就吃一口,常常在下午2点吃午饭,晚上9点吃晚饭,10点后开会研究工作。星期天晚上9点,他又从南宁飞广州,周一正常上班。政府里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周末去百色打了一个来回。

陈开枝最初去百色,和到《南风窗》调研与开会,大致是同一时间段。不知是不是当时的《南风窗》让他有一些恻隐之心,所以亲自推动支持。不过前提肯定是,《南风窗》已经做过的事,接下来想做的事,他觉得有价值。

今天看,这或许也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一种正面结合?

4月19日早上,我们一批《南风窗》“老人”在广州天河一起喝茶,不少都退休了。

我们祝愿《南风窗》明天更好。

《南风窗》的办刊宗旨是曹淳亮奠定的,即“四新四桥”——反映新事物、宣传新观念、揭示新趋势、促进新潮流;担当政治与经济、领导与群众、理论与实践以及几代人之间的桥梁”。

《南风窗》深刻影响了我。从写第一篇文章《广州:扶贫备忘录》开始,我就知道我们这一行,任何技巧和能力都没有实地采访来重要。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更多的桥,我也在走。城市与乡村的桥,商业与文明的桥,经济与人文的桥,出海的桥,等等。

也许是冥冥中的注定,我写过很多和“三农”有关的文章,直到今天。

而对《南风窗》发展有过历史性推动的陈开枝,可能正在准备他的下一次百色之行吧。

总有一些力量、情怀和缘分,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永远的风,永远的窗,永远的桥,都在我心里,在我下一步的路上。

如果在年轻时你所建立的理念,几十年后依然没有改变,那真的是一种幸运。

于我,这是《南风窗》所给的机会,让我在广东、广州先行一步的热土上,牢固建立起一生一世都受用的理念。

我也在这里成家育女。这里有我很多朋友,给过我很多帮助和支持。

《南风窗》的社歌是李克勤的《红日》。想到《南风窗》,常常就会想起“命运就算颠沛流离”的激越旋律。

不过这一次,4月18日的清晨,我醒来,躺着,酝酿写这篇文章时,跳出来的旋律是张国荣的《风再起时》——

风再起时,寂静夜深中想到你对我支持,再听见欢呼里在泣诉我谢意。

虽已告别了,仍是有一丝暖意,仍没有一丝悔意

《南风窗》,谢谢,真的谢谢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阳光照明2024年营收31.7... 4月21日,阳光照明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31.76亿元,同比增长3...
进击2025:别再一门心思向前... 来源:浪_潮新消费过去一年的消费市场,资本退潮、流量见顶、市场愈发“挑剔”,寒流平等地吹向每一个人。...
期货日报|“期权+”理念赋能 ... “豫见期权·衍生未来”——期权分析师培训班(第1期)在郑州举办期货日报 记者 韩乐“期权市场的蓬勃发...
疫苗销售收入减少,康华生物一季... 转自:贝壳财经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华生物”)近日交出2024年和今年一季度的成...
创源股份2024年营收19.3... 4月21日,创源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9.39亿元,同比增长4...
安通控股: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 转自:财联社【安通控股: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72%】财联社4月21日电,安通控股(600179....
哈佛、耶鲁抛售“私募资产”?美... 最近,美国常青藤名校耶鲁大学的一项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报道,在总统特朗普的持续施压下,耶鲁正...
天准科技一季度营收2.19亿元... 4月21日,天准科技发布2025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19亿元,同比增长13....
深天马A(000050.SZ)... 深天马A(000050.SZ)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12亿元,同...
全球首款!宁德时代重大发布! 一天之内,宁德时代发布了多个“全球首款”。4月21日下午,宁德时代在主题为“边界觉醒”的超级科技日上...
兴齐眼药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 兴齐眼药(300573)4月21日晚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3亿元...
昀冢科技控股子公司拟增资扩股不... 4月21日,昀冢科技(688260)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池州昀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拟增资扩股并引入地方...
益禾堂活动玩出新花样,竟敢把老... 转自:衡水日报四月春风和煦,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潍坊作为世界风筝的发源地,今年开启了“第42届潍坊国...
北京再推六项审评创新举措,促医...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从市药监局了解到,北京今年推出创新服务站与产业园区联动、精准前置服务、“AI...
赵聪,已任新职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最新信息显示,赵聪已任艺术司司长。▲赵聪(资料图 来源:中央民族乐团)公开信息显示,...
云中马:2024年度净利润约1... 云中马(SH 603130,收盘价:22.75元)4月21日晚间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2024年营业收...
降雨结束,沙尘又来! 转自:西安发布今天我市小到中雨转多云降雨将于今晚结束明日我市再遇浮尘天气4月21日16时西安市气温实...
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定档今... 来源:每日商报第八届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周定于2025年9月20日至26日在杭州举行。本届青年电影周由中...
梅花生物十大流通股东格局生变:... 4月21日消息,梅花生物公告显示,截止2025年3月31日,相较于上一报告期,十大流通股东发生了以下...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将启 ... 中新网合肥4月21日电 (记者 赵强)记者21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三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