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力度
沈阳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画卷
秋冬交接,正是候鸟迁徙的时节。10月25日,记者在沈阳市法库县獾子洞湿地看到,数十只白鹤正在湿地里觅食,它们时而在高空盘旋滑翔,时而又静立在浅滩上,为这秋日画卷添上了灵动的一笔。
据了解,湿地的藨草根茎是白鹤的主要食物。现在的獾子洞湿地,是众多鸟类的天堂,更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市自然资源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郭廷越告诉记者,近年来沈阳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目前已成立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7处省级重要湿地。
经过不懈的努力,沈阳的湿地生态效益正在显现。郭廷越告诉记者,沈阳现在已经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内重要一站,鸟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巨大的基因宝库。“目前,全市有河流、湖泊、水库、滩涂等各类湿地面积约804.9平方公里”,郭廷越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如同湿地治理一般,目前沈阳持续加大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力度。2020年以来,沈阳实施造林50余万亩,修复棋盘山受灾林地1.3万亩,不断完善沈西北防风阻沙带建设,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加强生态屏障治理。这其中,棋盘山截至目前已植树造林1.34万亩,“棋盘山七彩谷”更是按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划分四季谷,按照日月双湖、金玉满棠、枫叶红谷等七彩空间设计施工,栽植金焰花红海棠、金边玉簪、三角枫、五角枫等百种乔木灌木。
七星山的生态修复此时也“开花结果”。七星山为露天开采的废弃矿山,露天采场使当地山体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山体固土保水能力下降,边坡更是出现局部崩塌现象。为扭转这一局面,市自然资源局与沈北新区多年深耕,积极恢复生态环境,将曾经的废弃矿山打造成绿水青山,使过去的“生态短板”变成如今的“生态样板”。
下一步,沈阳将以“青山、绿水、造林、护田、守湖、增草、治沙”为主线,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底线管控作用,编制完善沈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沈阳市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沈阳市防沙治沙规划、沈阳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等,谋划沈西北260公里防风阻沙带,构建守护沈阳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