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开远
沿蜿蜒曲折的雅砻河向上游走,在通往琼结县城的公路右侧,一条平坦如黑缎般的乡村公路向西延伸。这条公路通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强吉村。强吉,藏语意为“青稞酒故乡”,因文成公主在此地酿酒而得名。
这个占地33平方公里的村子有183户726人,其中党员96名。乡村振兴过程中,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强吉村以“党组织引领、龙头企业助力、带动群众增收”为“笔”,抢抓自治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机遇,盘活青稞酒、强钦庄园、强吉林卡等资源,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小山村,逐步“绘”成独具特色的“农产文旅”多元融合发展的样板“画”,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好去处。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在上级党委领导下,强吉村坚持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促进乡村旅游的基础性工作,探索一条以农兴旅的融合之路。
强吉村党总支按照“班子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方式,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和民宿提档升级工程。近年来,村里先后开展专项整治500余场次,创建美丽庭院74户,打造标准化民宿43户。村“两委”班子还协调资金,按照“政府补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方式,对民宿的氛围、家具、卫具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在县、乡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强吉村还组织参与民宿经营的群众外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强吉村民宿累计接待游客5000人次,户均增收1.2万元,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农旅融合发展的红利。
强吉村坚持把壮大集体经济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旅游的保障性工作,走出一条以产促旅的发展之路。
强吉村党总支把强吉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强钦青稞酒酿造技艺”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村集体领办、吸引强企入驻、带领群众增收”的方式,对接西藏知名企业“阿克斑玛精酿啤酒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引进现代化生产线,进一步改善工艺、扩大生产规模。
据初步统计,到目前,“强钦青稞酒”销量达20吨以上,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销售青稞增收56万元。
强吉村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着力打造强钦庄园、强吉林卡两处文旅融合样板,走出一条以文塑旅的强村之路。
在上级党组织的帮助下,强吉村党总支筹措资金,将拥有400多年历史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强钦庄园改造为强钦庄园公共文化中心,以“数字化+实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游览服务。强钦庄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研学教育基地,是山南市首例古建活化利用的典型。
聚焦现代都市人群“乡野”深度体验需求,强吉村还与西藏知名文旅企业“平措康桑”深度合作,打造集休闲康养、餐饮娱乐、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强吉林卡。强吉林卡里,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藏区农家风情。
强吉林卡自去年5月26日正式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带动5名群众就业增收。
在琼结县,强吉村只是党建引领促发展的代表性村庄之一。
在海拔较高、饲草丰富的日玛岗、特日、雪康村(社区),发展高山畜牧业;
在文旅氛围浓、旅游前景好的东嘎社区,发展旅游产业;
在人口密度较大、商业氛围浓厚的雪巴、白那村(社区),发展商贸产业;
在农业资源较好、生产技术较强的金珠、扎西、下水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
近年来,琼结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挖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农产文旅”多元融合发展路径,不断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全县“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