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用胶带和贴纸组成花花绿绿时间轴,再把照片、心灵感悟“封存”在手帐本里……
“第四届玖伍创意图书与手帐市集”日前在玖伍文化城举行,全国80余位独立插画师、手帐品牌主理人及文化机构参与其中。三天的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很多摊主最后连自己绑本子的胶带都售卖一空。采访中,记者发现小小的手帐背后藏着大学问,手帐经济已经成为了“治愈系”经济的一部分。
热卖
一手帐摊主3天卖了近万元
手帐集市不仅汇聚琳琅满目的手帐工具,如胶带、贴纸、手工本子、印章等,更是手帐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每名摊主都满怀热情,分享手帐背后的故事,展现手帐文化的独特魅力。
沈阳玖伍文化城营销策划部副经理李子玲说:“本次市集以‘踏青·阅界’为主题,通过‘阅读+手帐+艺术’的跨界融合,打造集文化消费、创意社交、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场景。‘手帐’来源于日本,意思是‘用来记事的小本子’,最早可以追溯到1879年。后来,很多日本女生用拼贴、绘画等方式,把笔记本的排版变得越来越漂亮,手帐也被设计得越来越精美,甚至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时尚。手帐进入中国之后,用于美食记录、读书笔记、日程规划、旅行日记等。如今,小小手帐已经带动了一个庞大的文具和文化产业链。”
记者在现场看到,市集上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的爱好者。一名从长春专程来的女孩说,她玩手帐三年多,每次发现新贴纸和胶带都兴奋不已。手帐是充满创意乐趣的小世界,承载着生活点滴。
据记者了解,本次手帐集市每一名摊主的销售都非常好,一手帐摊主3天卖了9000多元,她也成为了本次市集的“销冠”。
市集
“治愈系”经济的线下破圈变现
记者发现,现场很多消费者与摊主早已是“朋友”,她们都是通过小红书等网络媒体相识的。
一名摊主向记者展示着她亲手制作的手帐,封面镶嵌了精美的金属装饰和原版的英文书页,内页纸张厚实顺滑,一切都仿佛来自魔法世界。这名摊主说:“我手帐里的英文书页都是‘古董’,有的书页已经80多岁了。我最开始通过网络分享我的手帐,后来有很多网友跟我要同款,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手帐生意,没想到生意还不错,每个月都有几千元的收入。今天与她们面对面交流生活和手帐心得,我很开心。”
李子玲说:“手帐是一种‘治愈系’经济,手帐本质是让年轻人减少焦虑,减少压力。我们的市集实现了‘治愈系’经济的线下破圈变现,虽然成交额并不是很巨大,但是对于很多摊主是一种突破。”
产业
小小手帐已经成为一种产业
集市里,可爱萌趣的卡通图案、精致典雅的花卉元素、复古怀旧的建筑风格……每一条胶带背后都有一个创业故事。
摊主小雪,是小有名气的手帐博主,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创业故事,“我是学设计的,大学期间我就以自己收养的流浪猫为创作对象,创作了一系列的流浪猫插画,然后发布到网上。最初就是单纯的分享,后来很多网友喜欢我的作品。我就与义乌的厂商联系,现在我有胶带、卡片、印章、冰箱贴等一系列产品。我还将平日里的生活感悟、旅行见闻以细腻文字和灵动插画记录下来,粉丝又翻倍增加。此次带来原创IP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成功实现了从内容创作到商业变现的转化。”
如今,手帐市场产业链涵盖文具制造、创意设计、电商销售、线下活动等多个环节。“现在一些文具品牌推出联名手帐本,插画师与手帐达人合作开发限量周边,很多书店和商场手帐集市作为常态化活动吸引年轻客流。我们现在准备策划下一次的手帐市集,未来我们将举办沈阳规模最大的手帐市集。”李子玲表示。
记者还发现,手帐经济还催生出一系列周边产业,像手帐课程培训、手帐主题咖啡馆和工作室等。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杨博 摄影记者 李浩
下一篇:把脉消费潮流 探寻高质量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