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春日里,海棠花盛放津门,游客纷至沓来。与此同时,《海棠八音盒》机械装置艺术表演在和平路上演,沉浸式话剧《日出》在大铜钱地标前展现,津门文化魅力与花儿一同绽放。
天津,是近代工商业重镇、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素有“戏曲大码头”“曲艺之乡”“中国话剧摇篮”等美誉。演艺文化是天津八种文化形态之一,新时代如何开发利用演艺文化优势,使其成为“河海津韵”城市名片上的亮眼一笔?
场景刷新,使演艺融进城市气质。从“现场感”到“在场感”,这是当今文艺观演新趋势。要打造更多“没有围墙的剧场”,打破精品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在文化惠民中,使演艺触达更广泛群体。今年海棠花节期间,“津遇和平·戏聚海棠”主题系列活动同步举办,一百多场文化演艺活动为“洋楼+海棠”的浪漫氛围增添新彩。当更多街区、景区变身“城市剧场”,既彰显文化艺术自身特质,又融入百姓的烟火日常,这是令人期待的图景。
科技赋能,为传统艺术增添时尚元素。进入数字时代,演艺事业振兴离不开科技,艺术表达需结合技术创新,迭代出符合时代趣味与审美价值、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新作品。今夏,“哪吒号”主题船将在天津下水,提供AR、VR等沉浸式体验方式,带领游客进入哪吒的神话世界。既有老传统的四功五法,又有声光电的精彩纷呈,这样的大码头,魅力别具。
天津具有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双重优势,推进文化资源区域联动与国际交流的空间广阔。近期,市曲艺团邀请北京的评书演员演绎经典剧目,天津茱莉亚学院邀请世界各地学生与艺术家加入“城市之声”系列音乐会,均是有益尝试。无论是欢乐喜剧人还是青年戏剧人,交流多了、人才来得多了,就能带来新养分、释放大能量。
演艺文化,是天津宝贵的历史沉淀与独特魅力。融入更多新视角、新玩法、新要素,重塑现代性表达,“大码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新生,更好地“活”在当下,可以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活力因子。
上一篇:“兵团好物”掘金电商大市场
下一篇:拓展广度 挖掘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