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暖花开,踏青出行活动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加,传染病感染风险加大。市疾控中心提醒:应做好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狂犬病的预防,以及花粉过敏的防护。
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节高发,传播迅速快,发病率高,在公共场所容易引起传播,应做好流行性感冒的防护。
建议:(1)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年龄在6月龄以上所有人群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医务人员、养老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教师和学生、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后)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或鼻。(3)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4)学校及托幼机构应着重防范流感的小范围流行,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落实晨检、病因追踪、疫情报告等各项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平稳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建议始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建议:(1)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者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现阶段疫苗接种的目标人群为:①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至17岁未感染且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②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2)做好日常防护,应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3)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4)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狂犬病预防
春季猫狗等动物进入发情期,是犬伤人事件的高发期,而这段时间民众出行机会增多,同时衣衫逐渐单薄,被犬只咬伤后,易造成皮肤破损。
建议:(1)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圈养好自己的宠物,文明、科学管理好自己的宠物,及时主动给宠物免疫,不要随意遗弃。(2)在外出遛狗时,应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3)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遇到陌生的猫、狗等动物时,不要挑逗、玩弄,不要奔跑或猛跑猛跳,更不要踢打、拉扯,减少被抓伤和咬伤的机会,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4)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5)对于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动物驯养师等,应当进行暴露前免疫。
花粉过敏防护
春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节,可导致过敏的花粉多为杨树、柳树、榆树、桦树、栎树等。主要症状为流鼻涕、打喷嚏、鼻眼痒以及咳嗽、憋气等。在外出踏青时要做好防护,避免花粉过敏。
建议:(1)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2)花粉季节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最好关闭门窗,可以在每天花粉指数低的时间(例如清晨、深夜)通风换气。(3)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品,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户外活动结束回家时,要及时洁面、洗澡,洗掉粘在身上的花粉。(4)饮食方面要尽量少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5)外出旅游时若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时,应马上离开此地,及时到医院诊治。
上一篇:共赴春日阅读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