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清明假期,在位于平武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不少游客带着孩子来到王朗历史陈列馆,了解大熊猫保护相关知识。
近年来,平武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以“自然教育+”拓展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在自然课堂中探索认识“熊猫家园”,已成为众多游客走进平武、了解平武的首要目的。
绿水青山变“课堂”
日前,在平武县老河沟生态国际营地,来自绵阳市区学校的50余名学生在导师带领下走进森林,近距离观察高山植物,寻找大熊猫足迹。为期3天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绿水青山的“课堂”中接受了一场自然教育。
“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动植物知识。”学生李彤说。
平武县地处岷山山脉腹地,保有野生大熊猫335只,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自然教育的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岷山(平武)自然教育总校的设立,是平武县探索自然教育社会化、经常化的创新举措之一。总校下设5个分校,构建起全域覆盖的自然教育网络。
此外,平武县还组建县级自然教育专家委员会;与复旦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合作建立3个自然教育博士工作站;构建“生态导赏员+自然解说员+自然体验师”三级人才体系,培养本土自然教育人才100余人。
目前,平武县已开发16条自然教育线路以及18个主题课程,提供自然教育服务达1000余场次。
“护山养山”增收益
清明假期最后一天,高村乡五一村村民甘玉波带领几名成都游客在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探寻原始秘境。得益于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开展的培训,两年前还分不清野花品种的她,如今已能轻松辨识上百种野生物种。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禁止任何生产经营行为,如何让周边村民也能从生态保护中受益,提高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管理分局及当地政府支持下,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推出生态导赏员机制。经过培训的村民可接受访客预约,带领访客进森林探秘。
护生态与谋生路的矛盾由此逐步化解。两年来,高村乡有130余名村民经过培训当上了生态导赏员,实现总收入近50万元。
木皮藏族乡关坝村依托“自然教育+社区治理”模式,打造“村民即讲师、村庄即课堂”自然教育生态圈,带动周边社区11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此外,平武还将自然生态体验与民族文化特色有机结合,打造古村落和民宿集群。截至目前,全县自然教育访客超35万人次,营收达190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民宿集群等关联产业增收6900万元。
“下一步,平武县将以大熊猫文创开发、民族文化体验和城市‘微度假’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相关业态。”平武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北京:大风天气预计傍晚前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