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4月9日,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贵阳市好房子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专家评审会。经专家组质询与讨论,该导则获原则性通过,标志着贵阳市住房建设迈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高品质发展阶段,市民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升级有了技术支撑。
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的新需求,让老百姓住得安心、舒心、暖心,贵阳市住建局组织行业专家实地调研省内外“好房子”建设经验,在国家“四好”技术导则和《贵州省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试行)》的指导下,结合贵阳市实际,广泛征求有关职能部门、房开企业、物业服务企业、设计单位及社会各方意见建议,研究制订了本《导则》。
《导则》分8章,分别是总则、术语、环境宜居、健康舒适、绿色低碳、安全耐久、智慧便捷、和谐美好。从解决群众反映较集中的民生痛点问题出发,围绕“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大核心路径,秉持具有地方特色、可量化、可操作的编制理念,为贵阳市好房子的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技术引领和技术支持。
聚焦民生痛点,破解居住难题。《导则》围绕群众关切的隔声差、渗漏、开裂、反味等高频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例如,明确分户墙厚度与施工工艺标准,规范噪声敏感房间的布局,强制使用静音排水管材料,从源头降低居住干扰。评审专家认为,此类措施将显著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小烦恼”,提升居住舒适度。
因地制宜,凸显山地城市特色。针对贵阳“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地形特点,《导则》首创“控制项+提升项”分级技术体系。例如,结合气候特征,在易结露区域增设通风除湿措施,并鼓励小区供水系统加装除垢软水设备,延长用水设施寿命,提升居民用水品质等。再如,为了避免形成地质灾害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小区竖向设计要结合地形特征和功能需求,合理控制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的开挖范围、开挖深度和开挖工程量。
科技赋能,引领绿色智慧转型。《导则》强调绿色低碳与智慧便捷深度融合,要求新建住房优先采用高强度建材、高效节水器具,推广新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专家组认为,《导则》立足国家“建设好房子”战略,紧扣“强省会”目标,将推动房地产行业向精细化、科技化转型,彰显了贵阳以技术创新回应民生期盼、以标准升级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主编单位贵阳市工程设计质量监督站(贵阳市建设工程抗震服务中心)站长宋娟表示,下一步将加速《导则》落地实施,打造更多“贵阳样本”,为全国山地城市住房建设提供示范。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芳)
(《《贵阳市好房子技术导则(试行)》通过专家评审》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上一篇:“一碗面”成就大产业
下一篇:送法送技下乡 护航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