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从清冷幽香的梅花,到如云似霞的樱花,从艳丽明媚的桃花,到热烈灿烂的油菜花……在无锡,这场始于春天的视觉盛宴不仅满足了游客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也带来了城市热度的明显提升。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期间,无锡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6%。同程平台上,以无锡为目的地的酒店预订热度环比增长近100%。
丰富的活动、场景的打造,农文体旅商的融合,催动“赏花经济”持续升温,而要让“赏花”不止于一时的热闹,成为打破时空、贯穿四季的城市IP,还需通过文化赋能、服务优化等,破解自然规律的局限,避免“千花一面”的尴尬,为释放消费活力、拉动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从“风景”向“场景”转变,满足复合体验新需求
“出来玩,最好是去的地方吃喝玩乐购啥都有,一站式‘包圆’。”周末,在惠山古镇花田喜事市集,市民汪小姐忙着挑选手工发簪,根据当天的游玩计划,她会前往寄畅园门口看杜鹃花,中午吃小笼包,下午在映月里街区听跨界乐队演奏。
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功能满足向追求体验的质变。对于游客来说,简单的观光游览、赏花拍照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体验成为“新宠”。
梅花盛放之际,梅园创新开展“暮赏梅林”活动、梅花研学课堂,举办书画展览、插花比赛、茶会雅集等文化交流活动;樱花季开启,鼋头渚推出激光秀、烟花秀、总台春晚同款表演,同步上线空中赏樱专线,解锁从日到夜、从近观到俯瞰的不同赏花维度;露营基地、“网红”小火车、国际犬赛等多元的场景和活动,为清明假期的阳山旅游度假区带来了超7万人次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3%。
“从‘风景’向‘场景’转变,增加更多的生活元素,打造沉浸式体验,能满足游客复合体验的需求,从而让‘流量’变‘留量’,‘打卡’变‘刷卡’。”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无锡市旅游业协会顾问王洁平说。
延链拓界,破除“花开有期”“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赏花经济”受花开有期、“靠天吃饭”的特性影响,有其不可避免的脆弱性。虽然不少景区也在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引进不同品种,形成“一年无日不看花”的连续景观,但从长远来看,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不同产业融合的边界才是破局之道。
在“延链”方面,无锡文旅依托花卉资源开发各类高附加值产品,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梅园的梅香红茶,花香与茶韵融合,让游客在梅花凋谢后依然可以回味那份美好;雪浪山生态园设计薰衣草精油、薰衣草枕头、香包、书签等近200个产品;鼋头渚推出樱花风铃、樱花棒棒糖、樱花雪糕,为景区带来了254.5万元的营收。
另一方面,做好“赏花+”文章,推动农文体旅商融合,释放“一花开,百业兴”的乘数效应。以锡山区严家桥村为例,600亩油菜花田搭配严家桥老街的江南小吃,形成“赏花+美食”体验;结合锡山区“宛山湖马拉松”设计花海赛道,赛后联动音乐市集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消费。据统计,村民年均收入达4.2万元。
讲好故事、做好服务,在万花丛中“破卷出圈”
放眼长三角,拥有“招牌”花卉的景区很多,但“撞花”“撞景”的也不在少数。加上部分景区营销、消费模式雷同,游客舟车辗转,收获的还是似曾相识的风景与体验。如何不落窠臼,避免陷入“千园一面、万花同色”的困境?除了“焕新”产品、延链拓界外,还可以通过文化赋能、服务加码来实现“破卷出圈”。
业内人士指出,“赏花经济”想要摆脱视觉消费的浅层逻辑,可以向文化价值要效益,充分挖掘、解码花卉的精神象征、历史脉络与民俗内涵,讲好无锡故事。在今年梅园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上,一组室外大型展陈令人眼前一亮,设计师利用梅桩、古风展架等元素,将梅花高洁、坚韧的品性,与梅园修建者荣氏兄弟的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并置。游客不仅欣赏了花,还读懂了花背后的风骨,拥有了更加深层次的体验。
要想获得更多“回头客”,一朵花外的功夫不能少。赏樱季期间,市文广旅游局与滴滴联合组建文旅保障车队,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并发放手绘地图、主题明信片、畅游优惠券包;油菜花开时,羊尖文旅微巴专线“返场”,从羊尖客运站始发,免费接载游客前往严家桥花海、水乡露营基地、绿羊温泉农场等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配套服务都要跟上,还要有数字化智慧服务系统、合理的物价监管体系、透明的投诉处理机制,体现整个城市的热情、友好。”王洁平说。
(黄梦羽 文/吕枫、宗晓东、敖翔 摄)
上一篇:兵团积极开展城市排水防涝工作
下一篇:感知消费趋势 共享开放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