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薇
“职工群众对我报以信任,那我便还他们以健康。”这句话,是九师医院庙尔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正是因为这份信任,让李琳在这个偏远的山区扎根了35年,全力守护着团场职工群众和地方牧民的生命安全。近日,李琳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白求恩奖章”。
1988年,因为在部队参加过卫生员培训班,复员后的李琳成为九师一七○团的一名卫生员。1990年,他轮岗至团场最偏远的三连。
“三连离团部有30多公里,四面环山,当时唯一的进出口是老一代兵团人修的一条土石路,出行非常不便。连队的牧业点大都分布在四周的山里,想要过去只能骑马。”那时的李琳还不会骑马,为了尽快学会骑马,他已经不记得自己从马背上摔下来多少次,“当时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就是每周要把连队的10个牧业点全部巡检一遍,为了节约路上的时间,只能学骑马。”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个月的学习,李琳熟练地掌握了骑马的技巧。
相比于易于解决的交通问题,语言问题才是让李琳头疼的事,“周边的地方牧民100%都是哈萨克族,连队牧工有80%以上是哈萨克族。”李琳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牧工家出诊时的场景。
当时一个患者的儿子骑马到三连卫生室找李琳,希望他能去家里看一下自己父亲的病情,但由于语言不通,李琳只能先去连队找人帮忙翻译,才明白患者儿子的意思,这样一来一回耽误了不少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我不能因为听不懂哈萨克语,而耽误了患者的救治时间。”于是李琳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哈萨克语。他跟着周围的人一字一句地学习哈萨克语的发音、词义,将不懂的句子用谐音抄录在本子上,反复记忆。2年的时间,李琳就能用哈萨克语问诊了。
从诊室到牧业点再到转场路上,这么多年的巡诊坚持下来,李琳发生过坠马、迷路、遇到野狼等许多危险的情况,但这些依旧无法阻止他的“步伐”,只要接到求助,他就会立即“出征”。据统计,多年来,李琳累计巡诊里程达到17万公里,救治地方群众1.5万余人次,59名危重患者通过他的救治挽回了生命,接生了300多个孩子,被当地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山里的健康守护者”。
如今,随着一七○团团部及庙尔沟镇搬迁,山里和冬牧场的人越来越少,现在的李琳,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向牧工传授疾病预防知识上。“其实无论是哪种病,做好预防都可以降低患病的概率。”李琳利用每次出诊和巡诊的间隙,向牧工宣传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知识,有效降低了当地牧工患病的比例。
今年12月,李琳就要退休了,但他早已在心中做了一个决定:“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和这里的职工群众早已相处得像一家人。只要大家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
上一篇:智慧教育赋能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