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创始人
2025-04-12 22:07:19
0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吉林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出台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巩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年,国内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国际粮食安全形势面临诸多挑战。为确保产得出、供得足,吉林统筹政策、资金各类资源,从壮大粮食经营主体、加强耕地保护、实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等多方面发力,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科技的力量正深度重塑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吉林发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和智慧农业,助力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吉林瞄准“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在更高水平上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02:54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翟伟 宗巍 薛钦峰

白山松水,沃野千里。广袤黑土,粮仓重地。

吉林,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用全国4%的耕地,产出6%的粮食。这里的粮食商品率超过90%,全国每10斤商品粮,就有1斤产自吉林。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要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国家大力支持吉林发展现代化大农业。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奖补资金16.03亿元,支持吉林省创建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水稻、大豆等为主导产业的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38个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下达吉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50万亩,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70亿元,资金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促进吉林省粮食生产能力迈上更高台阶。

吉林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和“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出台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巩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24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接近900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853.2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连续3年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一位。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3100亿元,增速居全国前列。

2025年,吉林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进一步加大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投入,发展生态养殖,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创建省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园区,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在吉林省梨树县孤家子镇,孤家子镇农业发展服务站高级 农艺师兰雨壮(左)和无人机操作手一起查看植保无人机作业 情况(2024 年 8 月 8 日摄) 张楠摄 / 本刊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三月的松辽平原,黑土地上冰雪逐渐消融,田间地头热闹起来。猫冬后起身的父老乡亲迫不及待开始备耕生产。农田里,施工人员挖沟修渠、培肥地力;合作社里,优质玉米陆续出库;车间里,一袋袋复合肥准备运往田间地头……黑土地上的农民正为保障新一季粮食生产忙碌。

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近年,国内极端天气、灾害频发,国际粮食安全形势面临诸多挑战。为确保产得出、供得足,吉林统筹政策、资金各类资源,从壮大粮食经营主体、加强耕地保护、实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等多方面发力,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培育新型主体,推进土地集约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东北部分地区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大型农机、先进技术应用受到限制。近年,吉林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着力点,实施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升发展三年攻坚行动,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迫切需求着手,通过培训、奖补等多种形式培育壮大种粮主力军。

备耕期间,农安县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为成员主体统一采购农资。联合社服务人员走村串户,为成员主体开展农机手培训、农技指导。

集约土地超100万亩,成员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488家,服务农户近9万户……在农业农村部门支持下,该联合社组织成员主体开展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构建起“联合社+主体+农户”服务体系,每年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

目前,吉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突破3.2万家,土地规模化经营占全省播种面积超过70%。2025年,吉林力争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规模达到160万户,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科学保护综合利用,盐碱滩变米粮川。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全国盐碱地共1.15亿亩。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方面。吉林西部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曾因农作物难以生长和长期干旱被称为“八百里瀚海”。

春节刚过,大安市海坨乡的农田里,撒肥车将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均匀抛撒,用于改良土壤,提升地力。“项目区计划增施有机肥14000吨、改良剂2400吨,改善水田6000余亩。”一家农业企业负责人马亮说。

近年来,吉林实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吸引一批农业企业、科研院所扎根吉林西部,开展盐碱地改良技术探索,为盐碱地治理和低产田改善创造条件。

乾安县通过灌水洗盐、改良土壤等综合治理,农业企业在大片盐碱农田插上稻苗,实现盐碱耕地水稻产量大幅提高。2021年至2024年,乾安县借助盐碱地开发利用新增耕地7万余亩。

吉林先后实施100余个盐碱地治理项目,逐步形成“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培育、现代化生产经营”的盐碱地治理模式,新增耕地80余万亩。按亩产800斤至1300斤粮食计算,新增耕地可实现粮食增产近10亿斤。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持续改造利用盐碱地同时,吉林出台《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2021-2025年)》等多个政策文件,修订《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等,着力加强黑土地保护。

节粮减损科学储粮,打造“无形良田”。我国粮食在产后的储藏、运输等环节存在较大损耗。保障粮食安全,须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发力。

过去,吉林一些地区缺乏科学储粮设施,不少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粮食存储受场地、劳动力等限制多,多把粮食堆放在地面,赶上天气变化,容易造成损耗。

近年,吉林出台《关于解决“地趴粮”问题的实施方案》,部分市县用财政资金引导农民“上楼子”,并对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实现科学储粮,耕好“无形良田”。

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土城子村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营着全村近七成土地,300多户村民都是社员。为储好更多粮食,合作社新建大量“玉米楼子”,还将前些年建设的仓库作为集中储粮点,存储600万斤玉米,满足全村七成粮食安全存储需求。“‘玉米楼子’通风防潮,可以降低霉变风险,减少粮食损耗。”合作社负责人刘志和说。

双辽市玻璃山镇合心村改变玉米直接堆在院子的储粮方式,统一订购钢管和聚乙烯网建成“栈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强说,有了简易科学储粮仓,每年全村可减少粮食损耗上万斤。

科学储粮的同时,吉林各地还搭建“粮食银行”产业链,开展粮食产销衔接,逐步解决合作社、种粮大户“无地方、无设施、无技术”存粮问题。

全国产粮大县梨树县搭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当地上百家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提供代烘干、代存储、代销售等服务,每年可为农民安全存粮超12亿斤。

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公主岭示范基地,无人驾驶农机在收获玉米 (2023 年 10 月 19 日摄) 张楠摄 / 本刊

靠科技种出最好的粮食

科技的力量正深度重塑粮食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核心目标。

2023年以来,吉林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发力良田、良机、良种、良法和智慧农业,着力稳面积、提单产。据了解,在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吉林将承担全国1/5任务,即增产200亿斤。围绕相关目标,吉林全省上下一心,紧锣密鼓付诸行动。

造良田、用良机,稳面积提质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近年,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向产粮大省倾斜,要求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吉林利用国债项目,增加投资额度,大大提高基层建设积极性。

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新建高标准农田的设施标准大幅提高。“过去亩均投资1350元,现在增加到2500多元,路、渠、井、电全部完善。”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继军说。

榆树市祥顺村将2米宽的田间土路升级成3米宽的水泥路,地头沟渠内新铺设了护砌。这两年,高标准农田施工企业不仅为祥顺村修建70多座农田桥,还铺设40公里机耕路,为农田增施有机肥。“有了高标准农田,一垧地增产1500斤玉米没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吴难说。

吉林还通过增加配套资金,在项目安排上向农业示范区集中、向产粮大县集中、向土地流转连片地块集中。一些产粮大县建起万亩级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将农业物联网、灌排一体化等先进技术设施应用其中,引领种粮大户应用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2024年,吉林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806万亩,创历史新高。今年,吉林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确保建一亩成一亩。

良田打基础,还需良机助力。近年,吉林瞄准“堵点”“卡点”,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加快推进农机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越来越多的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大型智能拖拉机,在黑土地驰骋,为高产增收赋能。

2024年,吉林推进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落实补贴资金1.4亿元,是近4年落实资金总额的2倍。目前吉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育良种、施良法,种出增产科技范。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要素,是增产增效的关键内因。

围绕种业振兴,吉林出台《吉林省种业振兴工程建设方案(2022-2035)》,以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大型种业企业为建设主体,聚集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集中力量开展关键育种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性新品种选育。

2024年,吉林审定高产优质玉米、水稻、大豆新品种257个,全省高产玉米、大豆品种应用面积分别达2683万亩、147万亩,同比增加255万亩、33万亩。

优良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是增产增效的重要保障。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吉林近年粮食生产战胜干旱、洪涝等多重挑战,取得“优粮”答卷。

最近,松原市长岭县流水村的加工厂正在赶制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滴灌带。新技术应用实现玉米单产提升,得到越来越多农民认可。流水村今年将满足全镇8万多亩土地的滴灌带用量。

长岭县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技术推广合作,县财政每年拿出资金补贴采取这项技术的农民。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毛宇说,2024年全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55万亩,单这项技术就为长岭县增加2亿斤粮食产能。

吉林聚焦粮食作物在产粮大县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双辽、乾安、大安等产粮大县建立秸秆翻埋还田、水肥一体化、耐密品种种植等综合技术应用,示范田每亩增产200斤至400斤玉米。2024年吉林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706万亩,今年新增100万亩。

新“农具”、新农技,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从靠经验到靠大数据,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吉林把智慧农业作为“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的重要举措,带动农业生产向高质高效努力。

智慧农业装备日益成为种粮农民的新“农具”。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合作社每一个地块的气象、土壤状况,为即将到来的春耕提供参考。“一个地块的玉米出现问题,系统会自动报警,给出指导方案,大大降低粮食损失的风险,现在春耕秋收都靠它。”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军说。

虫情信息采集设备可监测农田近50种害虫发生,一部手机就能操控无人驾驶农机行进路线……公主岭市一家“无人农场”利用田间综合监测站、物联网传感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玉米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大幅减少劳动力。

随着智慧农业装备的普及,吉林正着力打造一批“数字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数智化。目前,吉林依托“吉农云”平台开展“数字村”建设,通过数智赋能大田作物单产提升试点示范,一批智慧农业经营主体实行数智化转型升级,成为各地乡村推动粮食稳产增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到2025年底,吉林省“数字村”建成数量力争达到行政村总数的35%以上。

在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 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公主岭示范 基地,无人驾驶农机将收获的玉 米放入拖拉机(2023 年 10 月 19 日摄) 张楠摄 / 本刊

激活农业增值新动能

强国必先强农。近年,吉林聚焦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瞄准“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在更高水平上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深挖禀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吉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禀赋独特,参菌等特色产业丰富,有基础、有潜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种养一体,多元供给。

吉林农安不仅是全国产粮大县,也逐步成为肉牛养殖大县。该县长春城开农投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存栏肉牛超4万头,每天各种牛肉产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农安县正推动肉牛产业由单一养殖业向种养一体转变,成为粮食和畜产品调出大县。

农安是吉林的缩影。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以来,吉林肉牛饲养量连续保持较高增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牛生产基地之一。吉林全省肉牛屠宰量由2023年的26万头增长到2024年的52万头,由全国第11位跃升至第5位。

——“四季农业”,多业并举。

吉林全面发展“四季农业”,深入挖掘树上摘的、地里长的、水里游的等资源优势,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努力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

榆树市保寿镇红旗村通过秸秆喂牛,牛粪还田,稻田饲养鸭、鱼,不仅水稻品质大幅提高,还增加肉牛、稻田鸭、稻田鱼养殖量,实现一地多收、多业并举,大幅提高农业效益。

目前,“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种养方式在长春、松原、白城等水稻产区逐步兴起,实施面积超过100万亩。

三产融合,打造农业增值链。吉林瞄准“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三大增值文章,延展产业链条,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延展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热水闷泡10分钟,一碗热腾腾的玉米方便面香气扑鼻。公主岭市健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靳红说:“经过上百次的熟化试验调整,现在的玉米面条吃着更加筋道爽滑,备受年轻人喜爱。”该公司6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年加工玉米1万吨,产品远销国外。

如今,公主岭已形成玉米食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等几十种深加工产品,每年4亿多穗鲜食玉米远销全国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玉米全产业链发展的带动下,公主岭近几年实现年均GDP快速增长。吉林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着力将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建设“十大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09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9个。

——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增值增效。

作为我国“人参之乡”,白山市抚松县正在建设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逐步形成科技研发、标准种植、精深加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的人参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三产融合。人参食品、饮品等五大系列600多款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参是吉林特色农业产业。过去,吉林人参多以“原材料”或初级加工产品销售,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凤毛麟角。2024年以来,吉林把人参产业作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标杆,通过完善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人参产业效益。如今,从人参食品到相关保健品、生物制品,吉林形成多个领域的上千种人参产品。2024年,吉林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

人参产业是吉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业增值链的一个缩影。近年,吉林出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万亿级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产业。

2024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新达产项目314个,新增产值365亿元,新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1户,为近3年最多。

塑造品牌,“吉字号”走向全国大市场。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打造系列“吉字号”特色品牌,是带动吉林“优特精新”产品提质增效、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在吉林,“吉字号”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热词。

——品牌叫响,效益提升。

松原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区域品牌影响力,以“吉林大米”旗下“查干湖大米”品牌为纽带,整合松原市22家企业,组建“查干湖大米”区域联盟。整合后,企业订单基地面积由30万亩扩大到60万亩,稻谷加工能力由12万吨扩大到50万吨,中高端大米占比由5%提高到30%,年销售收入由1.5亿元增长到10亿元。

聚焦做强做大“吉字号”,吉林出台《关于推进“吉字号”特色品牌建设的若干举措》等政策,努力叫响“长白山人参”“吉林鲜食玉米”“吉林大米”“吉牛中国牛”等特色品牌。一批企业以过硬产品,成为吉林省区域品牌建设的领头羊。

——集群成势,产值劲升。

吉林聚焦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施“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聚力发展“土特产”,谋划玉米、水稻、人参、食用菌等十大农业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吉林玉米水稻、肉牛肉羊等多个产业集群实现年产值超千亿元。

当前,吉林正在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健全黑土地保护体系、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等方面推出新政策、落实新机制、谋划新项目。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吉林将牢记农业大省职责使命,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聚焦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瞭望》2025年第15期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感知消费趋势 共享开放机遇 ●新华社记者 海南自由贸易港,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
农文体旅商融合让锡城的这个春天... 来源:无锡日报  从清冷幽香的梅花,到如云似霞的樱花,从艳丽明媚的桃花,到热烈灿烂的油菜花……在无锡...
兵团积极开展城市排水防涝工作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陈琼 实习生 赵冰冰) 近日,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针对2025年...
感知消费趋势 共享开放机遇 这是二〇二五年四月十日拍摄的第五届消博会主会场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特朗普“态度大转变”,美元现罕... 4月10日,法新社发表题为《贸易战冲击下的美元大幅贬值》的文章。“由于特朗普的贸易和经济政策,美元日...
闻风而动 守护安全 来源:无锡日报  12日,大风影响锡城,绿化工人在五爱路进行巡查,发现有树木倒伏或折断,第一时间处理...
兵团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显效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记者从兵团商务局获悉,今年,兵团通过政策加力、服务创新、资...
魔兽世界怎么改模型.?谢谢 魔兽世界怎么改模型.?谢谢下个反合谐登陆器提醒一下改模型是不合法的,有封号的危险
韩仲晰是重楼和那个生的儿子? 韩仲晰是重楼和那个生的儿子?不可能是紫萱的吧,但是除咯紫萱,重楼不可能喜欢其他人吧?我来解释楼上的B...
粤语各种有一句“漆黑中背影双双... 粤语各种有一句“漆黑中背影双双远去”什么的,是男歌手,什么歌啊?是老歌来的徐小凤的“婚纱背后”,里面...
求种田文~~高质量文笔好的,谢... 求种田文~~高质量文笔好的,谢谢忘记作者和书名了,但是记得男女主的名字,男主叫栾亦然,女主叫顾眉生,...
推荐类似琴帝的小说 推荐类似琴帝的小说唐家三少写的几个都不错 斗罗大陆 完美世界《恶魔法则》1《不灭剑体》。2〈斗破苍穹...
让“远医”治疗“近病”成为现实 4月7日,在十师北屯市总医院,志愿者(左)在陪护老人就医。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摄 ...
兵团7家基层医疗机构获通报表扬 本报乌鲁木齐讯(全媒体记者 郑娅莉)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发文,对...
全力保障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石河子市总医院医护人员(右)在为患者开展床旁康复(资料图片)。刘宇歌 摄 ●兵团日报常驻记...
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党支部联合感染科、中医科、全科医学科和药学部等科室一起在石河子市红山街道...
玉树州加力推进 生态农牧业高质... 本报玉树讯 (记者 余晖 程宦宁) 4月10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牦牛标准化养殖综合示范基地里,工...
一季度青海省消费品以旧换新 撬... 本报讯 (记者 董洁) 4月11日,青海省商务厅发布消息,今年以来,青海省商务厅会同各地区和有关部门...
2025年贵德第十九届 黄河文... 本报海南讯 (记者 洪玉杰) 杨柳吐翠山川绿,桃杏泛红梨花香。4月12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海南...
智慧教育赋能均衡发展 4月11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的花香书院内,学生在自然课上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