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 吴姝静
连日来,特朗普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对象涵盖了其绝大部分贸易伙伴。全球秩序现在正在经历一场“地震”,国际法或是国际经贸规则或遭到破坏。
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美国就滥用出口管制与贸易救济措施,频繁使用301关税措施与232调查。不难发现,“特朗普2.0”保持着与此前任期间的一贯主张,并显得更为任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直是依靠在贸易不平衡中谋得利益的国家,且擅用资本手段主导局势。近三十年来,经济全球化逐渐趋于稳定,但美国制造业衰落。“关税大棒”实则就是企图打破现有国际贸易格局,重新构建对美国霸主地位更加有利的国际市场格局。
美国关税暴行一出,国际社会怨声载道,迫切需要在短期内找到应对之法。连日来,一些国家明确表示强烈反对并提出对美反制措施。尽管全球财富为此蒸发超过7万亿美元,但却让美国拿到了与各国交涉许久未果的谈判筹码。
不同于他国,美国对中国的超高关税并非谈判筹码,很大程度上是意图通过长期征税遏制中国制造业发展。
特朗普所谓“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核心,就是幻想让美国再次成为第一工业大国。但现实远比想象来的复杂,有美国一线企业主表示,妄想关税能救“美国制造”,不过是致命幻觉。过去几十年,美国年轻人才大量流向金融、科技等高薪行业,制造业蓝领工人老龄化严重,技术传承出现断层,人力成本远高于中国,制造业空心化非一日之寒。
随着“关税大棒”的落地,美国也甩出了一份长达22页的关税豁免清单,能源类产品、多种矿产、化工品(广泛应用于能源和制造业),以及钢铁、铝和铜等金属材料位列其中。有专家表示,这份清单折射出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例如,美国豁免了汽车零部件的关税,恰恰暴露了制造业的“尴尬现状”,不得不以此进行供应链维稳。
“缴纳关税的人是我!”近日,不少从事中国外贸的美国生意人不断在社交媒体上上传视频表达内心愤慨,表示即使成本提高了,但也远远低于在美国本土下订单,这充分表明,美国关税武器受伤害的仍是美国消费者。
有专家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也表示费解,表面来看,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是一次性冲击,但与之伴随的企业定价行为变化,可能又会影响通胀预期,进而使得美联储面临滞胀环境,利率决策存在更多不确定性。
由此看来,特朗普此举无疑是披着主权的外衣,行霸权之实,对百姓所需充耳不闻,还强言“有时你必须吃药”。
美国似乎还未从遏制中国的“美”梦中醒来,多年身处中美贸易战的中国早已做好充分预判和应对准备。近年来,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强化制造业根基,形成结构性优势,构筑完整产业链,并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同时如民航客机C919、新能源汽车等的高端制造实现规模化生产,“高级又白菜”的中国商品受到国际市场青睐。由此看来,美国的制裁不仅没有得逞,反而加速中国自主创新,也让中国更加受到世界的欢迎。
对于各国企业而言,深耕中国市场不是“可选项”,而是绕不开的“必选项”。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调研显示,75%的跨国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最重要投资目的地之一。近来,特斯拉、大众集团、沙特阿美等跨国巨头的战略选择,印证了中国市场的磁吸效应;已有87年历史的宜家作为一个长期思维的企业,在中国经营超过60年,与中国产业链条深度融合;3月,苹果公司CEO库克现身北京,韩国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罕见到访中国参观考察……双向奔赴的全球经贸关系,正在重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价值链。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日前,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首次以工作会形式,强调做好周边工作,在世界处于历史性变局之下,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此举不仅令世界看到了中国开放共赢的市场吸引力,中国也当之无愧成为跨国企业的“确定性之选”。
互利共赢是最佳选择,以邻为壑的经济霸凌终将反噬自身。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世界决不会也不应该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所说:“读懂中国发展逻辑的人,终将获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