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石
在六师五家渠市第一小学门前的义务交通岗上,每到学生放学时间,人们总能看到一位年过八旬、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在协助交警指挥交通,他就是郑志义。
郑志义今年84岁。他1960年7月参军,1964年10月入党。从入党的那一天开始,他就下定决心,要像雷锋那样,做一辈子好事,做一个有益于党、有益于社会的人。
在部队的时候,郑志义是学雷锋的积极分子。他从身边小事做起,经常替生病的战士站岗放哨,教新入伍的战士洗衣服、缝被子。战友的亲人生病或有群众受灾,他便寄去自己的津贴相助。
1966年,郑志义退伍转业来到农六师(现六师)。他坚持弘扬雷锋精神,工作中做到“三不讲”——不讲职务、不讲条件、不讲待遇,工作需要干啥就干啥,干啥都要干到最好。
郑志义先后在食堂行政后勤服务、皮革厂生产车间等岗位工作。几次因工作调动错过了工资调整的机会,但他从不计较,他常说:“党员干部就要不怕吃亏。”
在工作之余,郑志义主动到蔬菜地种菜、挑粪除草;农忙时给大田里忙碌的职工送饭送水;帮助后勤人员做好职工的生活服务,深受职工的好评。
多年来,郑志义始终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写了8本日记,30多万字,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学雷锋不是每年3月5日学,而是每年365天都要学。”
退休后,郑志义住在五家渠市第一小学附近。2011年4月的一天,郑志义路过五家渠市第一小学,正是学校放学时间,路上车水马龙,虽然有交警维持秩序,但孩子们人数太多,有的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校门前十字路口闯红灯。一次他看见一个孩子被车辆碰倒在地,立刻上前帮助孩子。为了学生的安全,郑志义第二天就来到五家渠市第一小学门前“站岗放哨”。
这几年,只要身体允许,上学、放学时,郑志义就会戴上学雷锋岗的红袖标,带上小红旗和口哨,守在路口,带着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许多小朋友和家长都认识他了。受到他的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总是感激地连声道谢。
“年纪大了,做这点力所能及的事,我自己也很开心。尤其是每次带着孩子们过马路,那一声声‘谢谢爷爷’,让我很满足。”郑志义微笑着说。
下一篇:安宁和睦、繁荣发展、交融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