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张瑾
全球养老金缺口正成为最严峻的经济挑战之一。安联最新发布的《2025年安联全球养老金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随着全球老年人口增长,各地区老年抚养比将显著增加,部分新兴市场未来25年将增加近两倍。同时,据《报告》测算,目前全球养老金储蓄缺口约51万亿美元,养老规划紧迫性逐步凸显。
养老金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
《报告》援引联合国预测数据称,到2050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从8.57亿激增至15.78亿,几乎翻一番。
在此背景下,各地区老年抚养比即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将显著增加,尤其是新兴市场,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区,老年抚养比未来25年将增加近两倍。
安联调查发现,如今的现收现付筹资养老金制度(劳动力人口缴费用于支付现有退休人员养老金)将面临巨大挑战。
“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缴费人数不足,而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增多,导致养老金收支失衡,难以维持长期财务可持续性,像日本、希腊、意大利等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公共养老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较高,给财政带来沉重压力。尽管一些国家因移民流入暂时缓解了养老压力,但从长远看,移民的稳定性存疑,养老金可持续性存疑。”安联有关人士表示。
《报告》显示,71个国家/地区的2024年安联养老金指数平均得分为3.7,这也表明全球养老金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平衡可持续性和充足性。
劳动力市场改革关乎你我他
在全球养老压力显著增加的当下,如何打造“理想的养老金制度”?
安联认为,理想的养老金制度应将现收现付制度与强大的资本融资支柱相结合,保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充足性。而运转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对养老金改革成功至关重要,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新兴市场,非正规劳动力(没有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未能得到合法保障的就业形式,如临时工、兼职、街头小贩等)占比较高成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阻碍。”《报告》指出,在所有国家/地区中,女性非正规就业占比普遍高于男性,这使得许多女性难以满足缴费型公共养老金领取资格最低要求,难以保障老年生活,职业养老金计划的准入和覆盖率也受限。提高劳动力市场正规化程度,能让更多人纳入正规养老金体系,稳定养老缴费,势在必行。同时,劳动力市场改革若能消除年龄歧视,根据老龄化劳动力需求调整工作环境和流程,提高年长工人就业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完善健康管理服务,减少疾病对个人养老生活的负面影响,也可以增加工作收入和养老金缴费积累,优化个人退休收入和规划,保障老年生活质量。
尽早进行养老规划至关重要
在全球养老金制度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普及金融知识、尽早进行养老规划无疑至关重要。
安联在《报告》中提出养老金储蓄缺口概念,指的是保障老年得体生活水平所需退休年收入现值与当前养老金资产及未来缴费现值总和的差额。按此计算,全球养老金储蓄缺口约51万亿美元,未来40年每年需增加1万亿美元退休储蓄。
《报告》认为,在利率较低的经济环境下,年轻一代若缺乏金融知识,难以应对复杂金融市场,无法实现资产合理配置,会直接影响未来养老水平。对于“Z世代”而言,更早开始进行资本积累,如积极参与个人养老第三支柱、配置个人养老金产品,才能更早积累到足够的储蓄,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全球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仍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大部分国家/地区中超过80%的25岁及以上人口可以获得金融服务,但仍有一些国家/地区比较落后。例如,在埃及和墨西哥,获得金融服务的成年人口比例仍不到50%。这使得公众即便有养老规划意识,也难以有效实施。
因此,安联建议,公众应主动、尽快、尽早进行养老金融知识的系统学习,关注金融市场动态和养老政策变化,不断提升自身金融素养;政府和社会也应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养老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为个人养老规划创造良好条件,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