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油资本(000617.SZ)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0.24亿元,同比微增0.08%,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14%至46.52亿元,扣非净利润降幅扩大至13.3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更是同比暴跌85.39%。这一“增收不增利”的表现,折射出非银金融行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普遍困境。
核心业务增长乏力
1.银行业务承压:旗下昆仑银行虽资产规模增长5.84%,但净利润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全年净利润仅17.05亿元。低利率环境下净息差收窄、基金销售业务不及预期成为拖累主因。
2.财务公司增长见顶:中油财务净利润60.40亿元,但业务高度依赖中国石油集团内部,国际业务和产业链金融拓展不足,增长空间受限。
3.信托业务转型艰难:尽管2024年信托业务净利润扭亏为0.23亿元,但其资产规模仅141.28亿元,收入占比不足1.1%。
唯一亮点背后藏风险
金融租赁业务逆势增长,全年投放168亿元,净利润7.33亿元,但公司坦承其绿色租赁、科技金融等业务回报周期长,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冲击,风险敞口需警惕。
非银金融行业困局:政策、市场与转型三重挤压
中油资本的业绩疲软并非个案。近期中航产融因连续亏损触发退市条件,成为继安信信托后又一退市非银机构,引发市场对行业前景的担忧。当前非银金融行业面临三大挑战:
1.政策环境趋严:金融监管持续收紧,资管新规、信托业务分类改革等政策倒逼机构压缩传统业务,但创新业务(如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2.利率市场化冲击: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净息差收窄、保险资金配置压力加剧,中油资本旗下昆仑银行、中意人寿等均受波及。
3.风险暴露加速: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领域风险传导至金融端,2024年中油资本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叠加经营现金流锐减85%,流动性管理压力凸显。
中航产融退市警示:行业洗牌加速
中航产融的退市案例为行业敲响警钟。该公司因过度依赖周期性行业投资、风控失效导致连续亏损,最终无奈选择主动退市。反观中油资本,虽背靠中国石油集团,但其82.82%的资产负债率、4.57%的ROE(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等指标,亦显示盈利能力和资本效率持续走低。
突围路径:绿色金融能否破局?
中油资本在年报中强调绿色金融规模已超1000亿元,并在CCUS等领域布局,但该业务对利润贡献尚未显现。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非银机构需在以下方向发力:
-深化产融结合:依托股东产业资源,拓展能源产业链金融场景;
-科技赋能风控: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资产质量监测能力;
-平衡创新与稳健:避免盲目追逐高收益高风险资产,优化业务结构。
中油资本的年报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非银金融行业在转型阵痛期的挣扎。随着中航产融退市、安信信托重组等事件频发,行业分化加剧已成定局。如何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战略,将成为机构存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