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凯茗
春风和煦,黔北大地春意浓。在湄潭县金花村的千亩茶园里,茶农刘杰的竹篓再次被嫩绿的茶青填满。他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笑容满面地对记者说:“今年茶芽发得特别旺,一天能采十多斤,算下来能挣四五百元呢!”不远处,茶山上人影攒动,茶农们的手指在茶树间灵活翻飞,宛如弹奏着一曲春日的丰收乐章。
清晨6点,天刚蒙蒙亮,刘杰便背着竹篓上了茶山。他家种了12亩茶,正值“明前茶”采摘的黄金时期,他得赶在芽叶变老前采完第一道“芽茶”。金花村的茶园层层叠叠的茶树吐露着新芽,空气中弥漫着茶的香气。
刘杰是村里的“采茶能手”,他双手并用,指尖轻捻,一芽一叶便稳稳落入篓中。“明前茶贵如金,芽头嫩、香气足,采得慢了,芽叶就老了!”他一边忙活一边说着。
金花村是湄潭县茶产业的核心区,全村茶园面积达6800亩,茶农占人口比例的85%以上。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茶农们用一片片“绿叶子”换来了“金饭碗”。刘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春茶能采一个多月,加上夏秋茶,一年挣七八万没问题!”像他这样的茶农,村里有1800多户,茶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下午5点半,金花村茶青交易市场人声鼎沸。随着清亮的鸣笛声响起,当天的茶青交易正式开始。刚采摘的茶青被一筐筐运来,茶商们称重、登记、点钱一气呵成。茶农们数着手里的现金,乐滋滋地互相攀谈着。村支书彭寅穿梭在人群中,不时与茶企负责人交谈。他告诉记者:“今年茶青价格稳定,黔湄601这个品种的茶青,每斤能卖到38元左右,高峰期这里每天交易量超万斤!”
金花村茶青交易市场建于2000年,是标准的省级茶青交易市场。每年的3月初到10月底,这里每天都会有茶青交易。市场辐射了1.5万亩茶园,每年茶青交易量超400万斤。如今,通过茶青交易市场,价格公开透明,茶农不仅不愁销路,茶青也能卖个好价钱。
晚饭后,记者走进村里的制茶企业。车间内,制茶师傅正在对当天采购的茶青进行摊晾、杀青,春茶特有的清香溢满车间。
“春茶期间,他们一天可以生产近千斤湄潭翠芽。”湄潭茗翠茶厂负责人冉光行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中小型制茶企业,金花村有10家,还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
立足茶产业,金花村搞起了产业链延伸。不仅种茶、卖茶、制茶,村里还打造了“茶旅融合”体验项目。游客可以亲手制茶、品茶,徜徉茶山,观赏优美的自然风光。2024年,金花村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谁能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贫困村?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茶农的竹篓又一次装满茶芽,夕阳洒在茶园上,漫山遍野的“绿叶子”泛着金光。
每当傍晚时分,茶山脚下的“七彩部落”景区灯火通明。五彩斑斓的民居与翠绿茶园相映成趣,游客们在茶海餐厅品尝新茶,在观光步道拍照打卡……
上一篇:这山河无恙烟火如常
下一篇:专家称关税不会轻易加速供应链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