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每个人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用AI美颜、语音识别、文生图;机器人能歌善舞,能辅助人们的工作,特别是能干危险的活;生物医药、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不断进化,6G 技术持续探索研究……未来已来,但未来又让人有些捉摸不定。未来是什么模样,未来是越来越好,还是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未来既让人无比期待,又让人感到陌生。
刚刚圆满落下帷幕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5大板块、128场活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名演讲嘉宾……在北京市海淀区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球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启示。在论坛年会上,我们能从满满的科技感里,感知未来,谋划未来,跨入未来。海淀区作为科技强区,聚集着20多万家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本身就是一个新技术的生产车间和试验场。全球性的科技盛会在海淀盛大上演,世界从这里链接未来。
在中关村论坛年会,“走进”人工智能重塑的世界。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是海淀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推动人工智能占先发展、讲好海淀科创故事的重要平台载体。今年,海淀区特别打造了“2+5+N”人工智能主题日系列活动,举办2场核心论坛+5场专场论坛+四类N场特色活动。在人工智能主题日系列活动中,国内外学术与产业界精英共同描绘人工智能发展蓝图,人工智能视角下的未来世界,在这里徐徐铺展。
海淀区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上,给全球提供了一种思路。海淀区推动AI产业全栈布局,构建起覆盖芯片、框架、模型算法、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条,聚集AI企业超1300家。其中,AI大模型76款,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海淀区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加速落地,一个会学习、能思考、有温度、可进化的创新“试验田”正从科幻场景照亮现实生活。
在中关村论坛年会,海淀科技创新的年度答卷震撼人心。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发布了十项重大科技成果。许多市民发现了海淀的身影,清华大学、小米科技、瑞莱智慧、智谱华章、银河通用、快手可灵AI、生数Vidu、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智谱AI、面壁智能……这些驻区单位用硬核的科技成果为自己“代言”,为海淀“代言”,为未来“代言”。
在年会会场,一项项海淀企业的科技产品,成为人气爆棚的明星。银河通用机器人当起了“小关店铺”的服务员,加速进化的机器人会招手、抱拳、踏步、跳舞、打太极,中科慧灵的机器人客串了主持人……这样的海淀“智造”,成为城市科技创新最生动的展示窗口。
在中关村论坛年会,市民直接触摸未来。许多面向未来的科技产品,从海淀区科研院校、科技企业、科学协会、科普基地走出来,走到海淀公园、学院路科技创新节、中关村壹号园区等地,给市民身临其境的未来感。海淀公园正式揭牌“中关村科技主题公园”,这里将成为城市科技服务与场景落地的前沿示范场,推动AI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AI在海淀智创科普”以“AI+”为核心,围绕教育、生活、运动、健康、农业、文化六大主题,设置百余项科普展项,带领市民感受充满AI元素的未来生活场景。
“智汇校城·新质领航”2025学院路科技创新节系列活动,联合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等单位,全方位展现科技赋能未来的多元场景。
2025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以“硬科技重塑生活”为主题,通过五大场景空间、百余项前沿科技体验以及跨界融合的艺术活动,邀请市民体验未来生活。
北京的玉兰、碧桃、早樱等竞相开放的日子,位于三山五园与中关村交会处的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犹如一枚生机勃勃的“叶片”,传递科技创新的春天气息,奏响未来的序曲。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为起点,以海淀为原点,科技创新的春风吹向世界各地,携手奔赴未来。(大北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