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力量。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焊花飞溅的车间厂房,是滋养初心的沃土,是淬炼本领的熔炉,更是成长最生动的课堂。即日起,公司推出“到施工一线去,到练就过硬本领的地方去”专栏,将镜头对准在施工一线恪尽职守、快速成长、续写匠心的青年员工。他们中,有守正创新的施工员,有坚守岗位的安全员,有锱铢必较的预算员......让我们一同走进一线,聆听在钢筋泥土中碰撞出的成长诗篇,感悟他们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青春风采。
我是周丹,2024年7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港航专业,在入职公司后被分配至新坝二线船闸项目部,现任上游引航道工区施工员。在传统的建筑行业认知中,男性因为体能以及其他方面的优势,被通常认为会更适合这份工作。因此身为一个女生,在实际的现场管理中,我曾遭到很多不理解和质疑。
但是在夜晚打灰时,我从不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而有所退缩;在测量放样时,我也不会因为道路泥泞而有所畏惧;面对现场的风吹日晒以及烟尘飞扬时,我也不会因为抱怨分毫......过去8个月,我从课本理论派转型为现场实战派,皮肤晒成了小麦色,双手磨出了茧,从最初对着图纸方案手足无措的职场新人,到如今能从容协调多个施工班组的小陀螺,这段在现场与钢筋混凝土做伴的时光,我用证明了自己的能了,也收获颇丰,这是我职业生涯最坚实的基底。
记得初入现场,面对着密密麻麻的钢筋网面、高大耸立的水工建筑物,我的心里充满震撼,图纸上的数字化为现实矗立眼前,显得人如此渺小。浇筑钢筋混凝土是我在现场学习到的第一课。为保证如此庞大的建筑物符合设计使用要求,必须从最基础的钢筋规格、间距、保护层厚度,再到混凝土浇筑时骨料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性质,做到层层把控,确保其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细节决定成败,唯有卡好每一个验收标准,才能确保浇混凝土品质,使其具备足够的力量抵抗压力。
在渐渐熟悉现场后,接触到的施工流程越来越多,需要沟通的班组也越来越多,包括负责打桩的桩基班组、负责开挖的土方班组,负责水工建筑物的水工班组、负责回填的围堰班组等,同时对于整个的施工工艺和流程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由于各个班组之间存在交叉作业的问题,为了确保进度,各个班组之间对于施工条件的争取有时候尤为激烈。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赶进度的夜晚,围堰班组需要立马展开回填工作,而水工班组则需要回填区域位置放置吊车进行作业,这都关乎着双方第二天的工作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在两方对于场地位置争执不下的时候,工程部长跳出问题本身,果断在回填区外开辟场地,这样既保证了吊车有空间站位,又不影响围堰班组的回填,使双方能够同时作业。这样的案例在现场数不胜数,这也同样教会了我跳出问题现状看本质。在很多时候,不能囿于问题本身而是要透过现场看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我在现场学到的重要一课。
施工现场是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地方。在计算混凝土工程量时,面对不规则的空箱结构,我利用分割法,列出无数复杂算式终于计算出准确的混凝土方量,老师傅却利用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将不规则的结构割补出几块规则结构,计算出的结果仅有一方的误差,大大提升了计算效率。在现场铺设彩条布时,由于彩条布下方小半截垂入水中,怎么固定都会被风掀起一半,起不到良好的隔离效果,在我正为此发愁时,老师傅将彩条布下摆绑上石头,使其靠重力自然垂入水中,解决了困扰我的难题。这样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多年的工作经验累积出来的,虽然他们不懂万有引力,但却早已利用起来。但是在模板承重能力计算面前,力学计算比经验判断得来的数据又准确可靠得多。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都是我们解决现场施工问题的有力助手,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解决办法的最优途径。
在施工现场的每个人都抱着同样一个念头,就是做好这项工程,让船闸能够通航,解决现有通航能力不足的问题。临近雨期,现场人手不够时,项目领导也会带领我们加入盖彩条布的队伍中去。这样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也将会贯穿我的职业生涯。
我始终相信,女性也可以凭借其细腻柔软的特点,在钢筋混凝土中开出灿烂的花!只要凭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以及自身过硬的技术知识,我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收获自己的职业成就。工地没有白走的路,每一脚泥印都是成长的刻度尺。让我们在钢筋丛林里,浇筑属于自己的职业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