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对商标玩文字游戏应“零容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自己的产品外包装上标注“零添加”“0防腐剂”等字样,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然而,这些看似健康的标识背后,却暗藏文字游戏。近期,“千禾0”商标争议引发热议,再次将预包装食品标签表达模糊、以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问题推至台前。
“千禾0”是由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商标。自2007年起,该企业围绕“零添加”概念注册系列商标,如“千禾0”“千禾零加”,并在包装上放大“0”字,与“零添加”形成视觉关联。此次争议中,在受到消费者质疑时,客服称“千禾0”是注册商标,始终避谈“千禾0”是否等同“零添加”。
从法律层面看,该企业注册“0”字商标确实无可指摘,但当这个符号被刻意放大、置于产品包装的视觉中心时,则有了些“意在沛公”的味道:就是要通过商标设计与宣传话术的巧妙结合,利用消费者对“0”的天然联想传递健康暗示。不少人认为,这是企业在耍小聪明,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其实,一直以来,食品行业这种营销手法并不鲜见,从“0糖”到“低脂”,从“天然”到“绿色”,许多食品包装上充斥着似是而非的营销用语。这些用语往往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既不算虚假宣传,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错误认知。一旦引发争议,企业则可以轻易撇清关系,称这只是消费者的主观理解,让人无可奈何。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是其基本功能,不该沦为企业误导消费者的营销工具。一些企业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最大限度拉抬商品销量,注册使用“千禾0”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商标,通过模糊、暗示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扰乱了市场秩序。对于这种行为应当“零容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就提出,预包装食品标签应当标注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名称,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针对“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这为食品生产、检验提供了遵循,也为监管、监督等提供了权威依据,必将使食品市场更规范,也让消费者更放心。
对企业而言,应回归诚信经营,确保商标信息传达的精准性。当消费者对商标信息存在认知误区时,企业有义务进行科学阐释,而不是利用这种认知偏差构建营销话术。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对玩文字游戏的商标保持清醒,多留一个心眼,避免被玩文字游戏的商标迷惑、误导。(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