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仁 李刚
兵团高校要聚焦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自觉扛起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责任,更好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兵团高校要聚焦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自觉扛起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政治责任,更好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压紧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也是通过人来做的工作。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关键在于压紧压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兵团高校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议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层层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要构建以主流价值为引领,组织领导、协调联动、宣传教育、阵地管理、队伍建设、预警应急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落细、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意识形态领域发展态势向上向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整合人文社科类教学研究的队伍、基地、平台、项目等资源,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涵盖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先导作用,履行举旗铸魂使命,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关键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树立报国强国远大志向,勇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落实主管主办与属地管理责任,强化阵地意识、斗争意识,提升斗争本领,坚定坚决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强化主流思想引领,消除模糊认知,明晰是非观念,筑牢抵御不良思想向校园传播渗透的坚实防线,将兵团高校打造为安定团结的典范之地。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行为规范、生态治理及文明创建工作,营造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凝聚共识、积聚力量的必然要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兵团高校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让课程思政有声有色、有力有效,形成全员参与、全域贯通、全程覆盖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要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巩固并提升文明创建成果。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文明城市为重要契机,推动校地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推进文明创建“细胞工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师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努力将兵团高校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示范基地、道德建设高地。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兵团高校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不断构筑师生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细致入微地体现在新疆和兵团历史文化宣传教育、红色革命教育、学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志性建筑建设、校园景观、校史陈列等方面,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构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开好办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课程,引导各族学生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各族学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厚度、文明广度、精神高度、现实温度,让各族学生在高度互动式、参与式、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中,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本文系2024年兵团社科基金项目《兵团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机制和保障体系构建研究(24YB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