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邢承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扩大接待规模。这对于广大游客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近年来,不少游客反映,一些热门旅游景区景点和文博场馆票难抢、场次少、开放时间短,旅游参观步履匆匆、走马观花,不敢多停留,使旅游参观体验大打折扣,留下“没玩够”“没看着”等遗憾。
合理延长旅游景区和文博场馆经营时间,可以给游客、景区和文博场馆带来诸多好处。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日益碎片化,延长景区和文博场馆开放时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多样化游览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只能在晚间或周末空闲时段出游的人群而言,无疑是福音。另一方面,延长经营时间有望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消费增长的连锁效应。同时,通过优化时间管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收入,用于景区的维护与升级。
例如,西安城墙景区通过延长营业时间,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还有效缓解了旺季时的游客拥堵问题,提升了游客体验。同时,城墙夜景的独特魅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不同于白日的观赏视角,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潜力。
当然,延长景区和文博场馆经营时间,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运营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游客需求多样性等挑战。例如,延长开放时间意味着需要增加照明、安保、清洁等人力物力投入,这无疑会增加景区和文博场馆的运营成本。夜间运营如何确保游客安全、维护景区秩序,也对景区和文博场馆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游客对夜间游览的需求和期望各不相同,如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是景区和文博场馆需要思考的问题。此外,夜间运营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同样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规划。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笔者认为,通过政策扶持、管理创新、产品升级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将其转化为推动文旅消费增长的新动力。例如,政府层面可出台相关政策,对延长经营时间的景区和文博场馆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减轻其运营成本压力。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夜间经济的开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景区和文博场馆层面可以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创新夜间旅游产品,开发丰富多彩的夜间旅游项目,如灯光秀、夜间演艺、星空观测等,打造独特的夜间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夜间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推出夜间旅游套餐,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同时,加强夜间运营的管理团队建设,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增设夜间导览服务、优化餐饮购物设施等。
此外,景区和文博场馆还要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游客安全。在延长经营时间的同时,还应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夜间照明,减少光污染。同时,加强游客环保教育,倡导绿色旅游,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下一篇:保定托起“博物馆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