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陈熠瑶
锣鼓喧天醒狮起舞,鼓点铿锵英歌豪迈,花街热闹灯会璀璨,这一项项鲜活的非遗技艺展现出独具广东特色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广东通过“非遗+旅游”模式,将传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不仅提升文化软实力,也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今年春节假期,广东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3%,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7.5%。
线上线下火爆
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广东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据统计,目前,广东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5项、省级816项,设立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广东醒狮、粤剧、英歌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经历了从“活下去”到“活得好”的华丽蜕变,传承群体不断扩大,影响力持续“出圈”,尽展岭南文化的古今风华,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活力。
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广东非遗项目可谓“大放异彩”,粤剧、醒狮、英歌、潮绣、潮州大锣鼓等极具岭南特色的非遗项目竞相登台。普宁南山英歌队与富美青年英歌队首次联袂共演,带来力与美的震撼,让英歌再次火爆出圈。
据统计,2019年至2023年间,广东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新媒体视频播放量累计超过817亿次,其中英歌相关视频播放量超45亿次,评论量超3000万条,成为广东的顶流。
近年来,广东还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不断扩大传承群体,使之呈现出年轻化、职业化的趋势。
非遗项目也成为广东文化“出海”的先锋。今年春节期间,潮阳英歌队远赴德国、法国参加“欢乐春节”活动;南国醒狮团舞进纽约联合国总部,为100多个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与各界友人送上精彩表演。
3月12日,广州市黄埔区南海神庙举行的波罗诞千年庙会上,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逛庙祈福,领略千年“海丝文化”魅力。波罗诞是为纪念南海神祝融生日设立的庙会,于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波罗鸡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工艺品,在波罗诞庙会上非常畅销,还有许多是国外游客购买。”波罗鸡制作匠人张丽添说。
助力传承发展
在文化和旅游部刚刚公布的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来自广东的非遗传承人有几十位上榜。他们的身影常在线上线下活动和大小屏幕上出现。近年来,传承人在非遗传承道路上从不停歇,通过新思维、借助新技术,持续推进岭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非遗传播范围。
目前,看非遗、用非遗、赏非遗、游非遗已成为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国旅游报社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淘天集团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章莉莉教授团队共同撰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消费报告(2023)》显示,广东省全年非遗消费用户群体总量达5103万人次。
3月中旬,“潮墟·花城学堂”在广州正式开课。学堂内设置的“非遗创新实验室”成为人气焦点。将岭南花鸟图案融入时尚箱包设计的广绣文创产品、广彩匠人带领亲子家庭创作的“数字广彩”互动作品令人瞩目,由AI技术生成的剪纸纹样则让传统技艺迸发出潮流美感。
“这些文创产品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实用价值,颠覆了我对非遗的刻板印象。”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先生赞叹道。学堂还将陆续推出《广府非遗十二时辰》体验课程包,计划通过标准化教学模块,让广彩、粤剧等岭南技艺传承更系统化。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的万福台是华南地区保存较完整、装饰较堂皇、规模较大的古戏台。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周六日和节假日,万福台都会进行粤剧展演。博物馆还结合佛山咏春拳、木版年画、佛山剪纸等非遗项目,策划多个临时展览,持续提升观众非遗传承意识。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馆长凌建介绍,近年来,祖庙博物馆在活化利用非遗等文化资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佛山祖庙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博物馆通过创新性开展“非遗+民俗活动”“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系列项目,让古老非遗焕发新的活力。
引来八方游客
“为一项非遗赴一座城”是非遗赋能城市旅游发展的最佳写照。
今年春节期间,广东省揭阳市总计举办了116场英歌表演,满足了因为英歌奔赴而来的大量游客的需求。2025年春节“普宁英歌”巡游活动现场,游客李然兴奋地说:“我们是专门从北京过来的,在春晚上看到了英歌表演,感觉很精彩,今天在现场看感觉更震撼,这里很有过年的氛围。”
农历二月初二,佛山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南海区九江镇举办龙舟超级联赛,文化表演精彩非凡;顺德区大良街道开展五人龙舟公开赛,近80支队伍竞渡,场面十分激烈;禅城区万千人一同“开龙窑添柴加薪”,市民游客纷纷体验“添柴加薪”……这些民俗活动涵盖龙舟竞赛、文艺表演、市集消费等,吸引大量市民与游客,为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添了一把“火”。
事实上,近年来,广东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愈发重视非遗元素的植入。2020年以来,广州市先后建设永庆坊非遗街区、珠江钢琴创梦园非遗集聚区,将非遗项目通过城市“微改造”嵌入古街、古镇和老旧工业园区,形成与文物建筑、商业品牌、旅游体验的有机融合。江门、潮州、梅州陆续建成非遗街区、非遗集聚区、非遗景区等。广州沙湾、韶关乳源等地的10个乡村、古镇、景区,将乡村美景和非遗项目相结合,成为广东人周末休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用时代精神激发非遗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了跨界融合和技术创新,促使“非遗+时尚”“非遗+演艺”“非遗+旅游”等新兴业态进而有为,形成了“非遗+百业”“百业+非遗”的良好发展态势,让非遗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大众衣食住行,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中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上一篇:求言情小说 最好文笔不要过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