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魏小静
2024年,丽珠集团的“组合拳”显现出成效。
这一年里,丽珠集团主营业务稳步前进,实现营业收入118.1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1亿元。也是这一年,丽珠集团在研发上的布局更加清晰——45个在研项目中,创新药、高壁垒复杂制剂、高临床价值产品达到23个,且消化、生殖、精神神经、自免和代谢领域均有竞争力的药物进入申报上市或临床三期等后期阶段。
国内大牌药企聚焦做创新药的不少,但赶上2015年之后这一轮创新潮的屈指可数。丽珠集团作为其中一员,多年来紧扣“创新是药企的责任和命脉”这一关键命题,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和BD双轮驱动,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展望未来,丽珠集团将持续提高产品可及性,解决更多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启成长新周期。
过去几年,医药行业表现整体承压。作为创新性综合医药企业,丽珠集团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格局,稳中求变,每一步都走得坚实。2024年,公司众多细分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逐渐高效落地,丽珠集团的硬核研发实力也随之展现出来。
消化道领域是丽珠集团长期以来的优势领域,继家喻户晓的丽珠得乐后,公司自主研发的艾普拉唑是我国抗溃疡药首个1类创新药,该系列产品已在临床应用超过10年,市场覆盖广泛,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今年2月艾普拉唑片剂的竞品获批,丽珠集团在艾普拉唑市场长达十年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艾普拉唑之后,丽珠将如何继续扛起消化道领域的大旗?
丽珠集团的“解法”是打好产品组合拳。一方面,适度降价,是丽珠集团应对挑战的“主动”出击。另一方面,继续在消化领域的前沿药物构建竞争壁垒。
今年2月,丽珠集团开发的注射用JP-1366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适应症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目前,全球尚无P-CAB类药物的注射剂上市。此外,P-CAB产品JP-1366片已正式启动三期临床研究,适应症为反流性食管炎,未来适应症有望拓展至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丽珠集团表示,JP-1366系列药物的开发,将进一步丰富公司在消化道领域的产品管线,扩充产品矩阵。在临床应用中,注射用JP-1366与公司的艾普拉唑、雷贝拉唑等PPI药物有望实现协同用药。
从2015年的一致性评价政策到2018年的集采大幕开启,再到近年来的医保谈判,从顶层设计到下游产业的一系列举措重塑了医药产业的价值导向,中国药企从创新追随者逐步转变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
丽珠集团也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下不断向前。与biotech对外部资本依赖性更大有所区别,综合型大药企对创新药布局策略往往更加理性、稳健,也更有话语权。一款新药从无到有,需要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投入,拥有多年历史沉淀的企业更偏好结合既有产品管线来寻找更优的创新标的。
解析丽珠集团的研发路径可以看到,它以“临床价值导向+差异化创新”为研发主线,围绕消化道、生殖、精神神经等优势核心领域,持续加强创新迭代,形成具有优势的产品矩阵。
比如在消化道领域全面布局不同剂型、不同适应症的产品;在辅助生殖领域,完善从促排卵、黄体支持到诱发排卵的全周期产品,以及生物药和化学制剂的双轨布局;在精神神经领域,则是覆盖各临床研发阶段、精神分裂到抑郁、短效和长效的不同组合。
同时,丽珠集团还积极向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抗感染以及代谢、心脑血管等慢病领域战略赛道延伸。
在医药行业领域,企业的创新不仅需要依靠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科研能力,推动药物研发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还可以通过与同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知识、技术和经验加速自身的发展。
因此除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丽珠集团还在积极商谈国内引进项目的部分或全部的全球权益,押宝多个有竞争力的早期临床产品。2024年引进的6个项目中有5个为创新药,其中KCNQ2/3激活剂NS-041,抗感染领域DHODH抑制剂SG1001,都具有同类极佳潜力。
对于未来的创新思路,丽珠集团也回应称,公司已建立起缓释微球、抗体类药物、重组蛋白疫苗等特色技术平台,重点产品以创新药、高壁垒复杂制剂以及其他独家产品为主,在药物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竞争格局及临床价值。在核心领域,也已经不同程度建立了有梯度、具有独特性和高临床价值的研发管线,让中国患者用上高质量的好药,是药企的使命。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