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风和日丽,春天正是读书天。而如今在校园里,将读书学习和生活、自然结合起来的跨学科课堂正越来越多,比如花下读书,又如农场里耕作,还有不少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让人欣喜,也让人充满期待。
金陵河西学校校园
写春天的诗,先在校园的美丽风光中体验一番,岂不是沉浸式的学习写作?了解春天的知识,走进生活,感受时节变化,难道不是全方位的行走课堂?从政策层面到校园层面来看,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多有机会进行户外活动,日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而这些教室之外的“课堂”不仅让青少年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还融合了德育、劳动教育、美育、体育等,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人工智能日渐普及的时代,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美的感知能力,对周围人和物的共情能力,更凸显重要性。在保证课程知识学习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期待能有更多综合型、多元化的生活和自然课堂,就像有老师说的,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过一种美的生活”,让教育成为美好心灵的孕育过程。 薛 蓓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