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明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吸引资源、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对推进兵团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论断科学阐明了法治与营商环境的关系,深刻揭示了法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凸显了法治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从市场秩序角度看,完善的法治能界定产权,打击不正当竞争,保障企业在公平有序的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于企业发展而言,法治化营商环境可降低企业合规成本,增强投资信心。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稳定的法治环境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吸引资源、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对推进兵团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完善适配法律供给
一是精准梳理法规,增强政策适配度。要组织专业力量,全面梳理现有法规中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特别是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的法律法规,细致排查与当下发展需求不匹配之处。在政策制定上,立足兵团实际,围绕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企业培育,制定精准有效的配套政策,让法规政策紧密贴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节奏。二是推进“立改废”,优化制度体系。运用“立改废”手段,动态优化法律制度供给。对于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兴业态,及时制定专门法规,明确行业准入规则、交易规则、监管流程等,填补法律空白。对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时法规,予以废止,清理制度性障碍,构建起简洁高效、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明确行为边界,发挥补充作用。清晰划定市场行为的违法边界,为新质生产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在新兴产业领域,明确界定不正当竞争、数据侵权等行为标准,让企业经营有规可循。充分发挥行业公约、标准规范对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效补充作用。鼓励兵团各行业协会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完善专精特新企业经营运行的规范标准,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拓展等维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明确指引,助力企业在规范轨道上加速前行。
强化数据安全治理
一是构建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完善权益分配机制。整合各部门、各行业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依托自身资源与技术,全力打造统一的数据共享开放平台,促进数据在兵团内部高效流通与协同应用。建立公平合理的数据流通交易权益分配机制,明确数据生产者、收集者、使用者的权利与义务,保障数据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激发数据共享积极性。二是健全交易规则标准,探索多元交易模式。制定详细的数据交易流程规范,从数据挂牌、交易洽谈、合同签订到交付结算等各环节制定明确的操作指南。构建完善的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对进入交易市场的数据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与时效性。建立数据资产确权和定价机制,依据数据的稀缺性、应用价值等因素,科学确定数据价格,促进数据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强化数据分级管理。严格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加大对数据黑市交易的打击力度。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利用技术手段追踪非法数据交易线索,对违法者依法严惩,营造安全有序的数据市场环境。鼓励兵团各行业和企业推进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重要性等,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级别,采取差异化安全防护措施。对涉及国家安全、公民隐私的核心数据,实施最严格的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安全手段,有效防范数据安全风险,筑牢兵团数字化发展安全屏障。
推进法律资源汇聚整合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持续深化改革,将分散的法律审批职能进行整合优化。利用数字化技术搭建统一的线上审批平台,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提升企业办事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二是创新融资服务,汇聚金融法律资源。一方面,推动资产授托融资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合金融机构、法律专业团队,为企业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另一方面,打造“供应链票据”等数字化信用流转产品。依托法律规范构建产品运行规则,盘活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激活沉睡资产,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金融与法律资源在支持企业发展上的深度融合。三是立足区位优势,整合涉外法律资源。整合涵盖国际贸易、跨境投资、国际争端解决等领域专业人才,组建涉外法律专家库,针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法律问题,提供精准服务。加快完善涉外经贸法律规则,推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交流与合作,搭建跨境法律信息共享平台,助力兵团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运用法律资源维护自身权益。
构建包容审慎的执法机制
一是完善涉企政策参与机制。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通过定期举办政企座谈会、线上意见征集等方式,广泛邀请企业家参与政策研讨,使政策更贴合企业发展需求。完善涉企政策评估调整机制,定期对已出台政策进行效果评估,依据企业反馈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强化政府与企业家常态化沟通联系制度,确保企业诉求能及时传递并得到有效回应。二是创新监管与执法模式。积极创立人工智能主导的新型监管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智能化监管平台,自动采集分析企业经营数据,精准判别市场主体风险状况。对生态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采取精准监管。推行行政处罚柔性制度,制定详细的柔性执法清单,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在司法和执法机关建立容错免罚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裁量标准,确保执法公正合理且具有弹性。三是加强法律服务与指导。指导社会团体和组织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专业服务,鼓励律师事务所与企业结对帮扶。实施法律宣讲制,深入企业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企业合规经营意识;推行线上咨询制,搭建线上法律服务平台,随时为企业答疑解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便捷的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在规范经营中实现更好发展。
(作者单位:十三师新星市党委党校)
下一篇:关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