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医院供图
38岁的周女士是身边人公认的“拼命三娘”,近期频繁出差,过大的工作压力使她头昏脑涨、神经紧绷,终于疲惫的身体在一天晨起后发出“抗议”——右耳听不清声音了。经人介绍,她前往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鹏门诊就医。
右耳平均听阈值飙升88dB,确诊突发性耳聋
周女士表示,现在右耳除了听不清声音,还经常出现电流声样的耳鸣,耳内也闷闷的,像有一个隐形的棉球堵在里面。声导抗和电耳镜检查无明显异常,听力筛查发现,她左耳听力正常,平均听阈值为18dB,右耳全频听力下降,平均听阈值高达88dB(正常值应小于20dB),属于重度听力损失。张鹏介绍,人体依靠内耳毛细胞的摆动,将声音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毛细胞一旦受损难以完全恢复且无法再生,因此大多数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很难恢复听力,治疗的重点是保护残余听力,挽救受损的毛细胞。收治入院后,予以糖皮质激素、改善血液流变、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辅助运用针灸、耳穴压豆、苇管灸和助眠中药枕改善耳部血液循环。一周后,周女士复查听力,右侧平均听阈值恢复至50dB,在指导继续口服药物、平衡工作压力,叮嘱定期随诊后,安排出院。
耳鸣,突发性耳聋的“声波预警”
近些年,社会节奏加快,因劳累、熬夜、压力大导致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并不少见,并已逐步呈现患病年轻化趋势。病毒、细菌感染、耳部血管痉挛、耳部肿瘤、噪声刺激、外伤、服用耳毒性药物等都是诱发突发性耳聋的“元凶”,中老年人、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期佩戴耳机接打电话和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的人群更易“中招”。
《杂病源流犀烛》有云:“耳鸣者,聋之渐也。”耳鸣是耳聋的早期预警,尤其在夜深人静时,若耳内持续或间断出现蝉鸣声、电流声、雷鸣声,同时伴有听力下降、眩晕、耳闷胀感等不适时,建议立即就医筛查。他表示,出现突发性耳聋后的72小时是治疗“黄金期”,搁置越久恢复可能性越小、后期治疗难度越大,甚至还将面临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后果。
缓解耳疲,每天多做一套耳保操
除规律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情绪波动,缩短耳机使用时间外,张鹏介绍,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做耳保健操缓解耳部疼痛,预防耳鸣、耳聋:
第1节按摩耳屏:耳屏位于耳洞前方,是突出的一小块软骨。找准位置后,双手食指以一按一松的频次,向前、后按摩各100次。
第2节营治城廓: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廓上下按摩并轻捏耳垂1分钟。
第3节提拉耳廓:手过头顶,以拇指、食指从上至下向外提拉对侧耳廓15次。
第4节鸣天鼓:搓热手心至发热后掩耳,手指自然横按于双侧头枕部,以食指叠中指之上,食指大力滑下,双侧各叩击枕部24次。
通讯员 顾晓娜 屈璟秀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上一篇:兰州陇原竞技队结束冬训回兰
下一篇:南北朝有哪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