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信托业协会慈善信托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信托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慈善信托发展报告》显示,去年慈善信托备案数量及规模均创新高。
2024年,全国共有539单慈善信托新设立备案,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截至2024年末,我国慈善信托累计备案数量2244单,累计备案规模85.07亿元。
那么,都是哪些机构在发力呢?
信托公司仍是主要受托人
目前,信托公司仍是慈善信托的主要受托人。
《报告》显示,2024年,慈善信托单一受托模式仍占大多数,占到当年新增慈善信托单数的70%,其中信托公司作为单一受托人的单数为374单,慈善组织作为单一受托人的单数仅为3单。同时,“双受托人”模式也已占到市场的30%。
具体来看,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受托机构分别是:
浙商金汇信托(68单)
昆仑信托(45单)
交银国际信托(28单)
规模排名前三的受托机构分别是:
中信信托(2.2亿元)
中诚信托(1.4亿元)
国投泰康信托(1.08亿元)
纵观2016~2024年,累计管理慈善信托数量前三位的受托机构分别是:
万向信托(298单)
光大信托(203单)
昆仑信托(121单)
累计受托管理规模最大的3家受托机构是:
万向信托(15.53亿元)
中信信托(12.79亿元)
光大信托(9.17亿元)
其中,中诚信托、中信信托、长安信托作为受托人(单一或双受托人之一)在2024年合计有4单备案(变更)的慈善信托规模达到了1亿元,信托用途主要涉及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救护、养老助残、生态环保等领域。
慈善信托的委托人则变得更加多元,慈善组织仍是主要委托主体。2024年新设慈善信托中,委托人中有慈善组织参与的占比高达58%。同时,国央企背景的委托人参与逐渐增多,2024年新设慈善信托中,具有国央企背景的委托人设立的慈善信托规模占比达30%以上。此外,2024年家族信托首度成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
保管机构集中于股份行
保管机构在慈善信托业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报告》,目前慈善信托保管银行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是招商银行(470单)、兴业银行(403单)等全国股份制银行。数据显示,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累计保管慈善信托规模分别为17.67亿元、15.14亿元,保管规模领先。
《报告》指出,这凸显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对慈善信托保管业务的重视及投入,并与受托人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保管数量最多的是浙商银行(104单)、招商银行(78单)、中国银行(42单)和兴业银行(42单);
4家新增保管规模过亿元,分别是中信银行(3.29亿元)、招商银行(1.86亿元)、农业银行(1.46亿元)、中国银行(1.07亿元)。
从期限来看,慈善信托备案期限更趋向“长期”。2024年,慈善信托备案期限以“永续”“无固定期限类型”和“长期”为主,占到新设慈善信托备案单数的58.4%,占到新设慈善信托规模的65.1%。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信托业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要求,要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信托业务,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科技攻关、生态环保等事业,助力共同富裕。
从《报告》来看,2024年,慈善信托关注的领域更加多元。2024年关注教育的慈善信托达到202单,超过2024年新增单数的三分之一。慈善信托关注比较多的领域还有扶老和扶贫济困、乡村振兴,关注社区建设、科学发展、罕见病、老年认知障碍、女性等领域的慈善信托也在不断增多。
哪些地方慈善信托备案较多?《报告》显示,慈善信托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较大,且呈现“下沉”趋势。2024年,新增备案规模前三名省市为北京市(3.96亿元)、广东省(2.98亿元)、浙江省(2.71亿元),新增备案单数前三的省市为浙江省(168单)、江苏省(49单)、北京市(48单)。
同时,备案在市辖区、县级单位的慈善信托在2024年突破了100单,占到了全年备案单数的近五分之一。《报告》认为,这表明区、县等基层民政部门逐步加大慈善信托的支持力度。